Freescale Semiconductor 数据手册:技术资料 Document Number: IMX6ULCEC 中文版 0.1, 02/2016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 封装信息 塑料封装 BGA 14 x 14 mm, 0.8 mm 间距 BGA 9 x 9 mm, 0.5 mm 间距 订购信息 请参见 第 3 页上的表 1 1 i.MX 6UltraLite 简介 1. i.MX 6UltraLite 简介. . . . . . . 1.1. 订购信息 . . . . . . . . . 1.2. 特性 . . . . . . . . . . . i.MX 6UltraLite是一款高性能、超高效率处理器系列, 2. 架构概述 . . . . . . . . . . . 2.1. 框图 . . . . . . . . . . . 采用 Freescale 先进的单核 ARM Cortex®-A7,运行速 3. 模块列表 . . . . . . . . . . . 3.1. 特殊信号注意事项 . . . . . 度最高支持 528 MHz。 i.MX 6UltraLite 包括一个集成 3.2. 未使用模拟接口的建议连接 . 4. 电气特性 . . . . . . . . . . . 的电源管理模块,降低了外接电源的复杂性,并简化 4.1. 芯片级条件 . . . . . . . . 4.2. 电源要求和限制 . . . . . . 了上电时序。这个系列的每个处理器提供多种存储器 4.3. 集成 LDO 稳压器参数 . . . 4.4. PLL 电气特性. . . . . . . 接口,其中包括 LPDDR2, DDR3, DDR3L, NAND 4.5. 片上振荡器 . . . . . . . . 闪存,NOR 闪存,eMMC,Quad SPI。i.MX 6UltraLite 4.6. I/O 直流参数 . . . . . . . 4.7. I/O 交流参数 . . . . . . . 也提供各种接口用于连接外围设备,如 WLAN、 4.8. 输出缓冲区阻抗参数 . . . . 4.9. 系统模块时序 . . . . . . . Bluetooth™、 GPS、显示器和摄像头传感器。 4.10. 通用媒体接口 (GPMI) 时序 . 4.11. 外部外设接口参数 . . . . .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尤其适用于以下应用: 4.12. A/D 转换器 . . . . . . . . 5. 启动模式配置 . . . . . . . . . 5.1. 启动模式配置引脚 . . . . . · ePOS 设备 5.2. 启动器件接口分配 . . . . . 6.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 . . . . . · IoT 网关 6.1. 14x14 mm 封装信息 . . . . 6.2. 9x9 mm 封装信息 . . . . . · 门禁控制面板 7. 修订历史记录 . . . . . . . . . © 2015-20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3 . .6 . .9 . .9 . 10 . 17 . 19 . 20 . 20 . 28 . 29 . 31 . 32 . 33 . 37 . 40 . 43 . 59 . 67 . 92 . 97 . 97 . 98 . 105 . 105 . 119 . 134 i.MX 6UltraLite 简介 · 人机接口 (HMI) · 智能家电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具有以下特性: · 单核 ARM Cortex-A7 — 单核 A7 可提供具有成本效益且节能的解决方案。 · 多级存储器系统 — 每个处理器的多级存储器系统基于 L1 指令和数据缓存、L2 缓存以及内 部和外部存储器。该系列处理器支持多种类型的外部存储器设备,包括 DDR3、低压 DDR3、LPDDR2、NOR Flash、NAND Flash(MLC 和 SLC)、OneNAND™、Quad SPI 和 管理 NAND,包括最高兼容 4.4/4.41/4.5 版本的 eMMC。 · 智能速度技术 — 内置电源管理技术使得多媒体功能和外设可以在工作和各种低功耗模式 下消耗最小电量。 · 动态电压和频率调节 — 该系列处理器通过动态电压和频率调节技术可以达到功耗和性能的 最佳平衡。 · 多媒体处理站 — 每款处理器的多媒体性能通过多级缓存系统、NEON™ MPE(媒体处理器 引擎)、可编程智能 DMA (SDMA) 控制器、异步音频采样率转换器和像素处理管道 (PXP) 得以增强。其中 PxP 支持 2D 图像处理,包括色域转换、缩放、 Alpha 混合和旋转。 · 2 个以太网接口 — 2 个 10/100 Mbps 以太网控制器。 · 人机接口 — 每款处理器均支持一个数字并行显示接口。 · 接口灵活性 — 每款处理器均支持连接多个接口:两个带 PHY 的高速 USB On-the-go、多个 扩展卡端口 (高速 MMC/SDIO 主机和其他)、两个带多达 10 个输入通道的 12 位 ADC 模 块、两个 CAN 端口、两个符合 EMV 标准 v4.3 的智能卡接口和各种其他常用接口 (如 UART、 I2C 和 I2S 串行音频接口)。 · 先进的安全性 — 该系列处理器可提供硬件支持的安全功能,从而实现安全电子商务、数字 权限管理 (DRM)、信息加密、实时 DRAM 加密、安全引导和安全软件下载。安全功能将 在 i.MX 6UltraLite 安全参考手册 (IMX6ULSRM) 中详细介绍。 · 集成电源管理 — 该系列处理器集成了线性稳压器,并针对不同域生成电压。 如需了解 i.MX 6UltraLite 功能的完整列表,请参见第 1.2 节,“特性”。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i.MX 6UltraLite 简介 1.1 订购信息 表 1 提供本数据手册中涵盖的可订购器件编号示例。 表 1. 订购信息 部件编号 特性 封装 结温度 Tj (oC) MCIMX6G0DVM05AA 单核, 528 MHz 14 x 14 mm, 0.8 间距, BGA 0 至 +95 MCIMX6G2DVM05AA 单核, 528 MHz 14 x 14 mm, 0.8 间距, BGA 0 至 +95 MCIMX6G3DVM05AA 单核, 528 MHz 14 x 14 mm, 0.8 间距, BGA 0 至 +95 MCIMX6G2DVK05AA 单核, 528 MHz 9 x 9mm, 0.5 间距, BGA 0 至 +95 MCIMX6G3DVK05AA 单核, 528 MHz 9 x 9mm, 0.5 间距, BGA 0 至 +95 图 1 介绍器件编号命名法,从而使用户可以识别其所具有的特定部件编号的特征 (如内核、频 率、温度等级、熔丝选项和芯片版本)。区分特定器件所适用的数据手册的主要特征为温度等级 (结)场。 · i.MX 6UltraLite 消费电子产品应用处理器数据手册 (IMX6ULCEC) 涵盖带 “D (商业级温 度)”的器件 请确保使用适合于特定器件的数据手册,方法是验证温度等级 (结)场并将其与正确的数据手册 匹配。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访问网页 freescale.com/imx6series 或者联系 Freescale 代表,以获取 详情。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3 i.MX 6UltraLite 简介 ,0; 0& 帳幐䷘儶 0& ☮⨚㫆❐ 3& 摞ℶ 0& 䔈㸙 6& # ; 99 $ 䫔䓗㦻 $ 5HY $ L0; 侊⒦ ; 䐣€折欈 L0;8OWUD/LWH * ≬䟨 $ # 3DUW'LIIHUHQWLDWRU ⺐孔 ⟕䞷 90 ぴ₩ ⟕䞷 9. 90 ぴ₩ 㼌懵 ⬭㇉䤓 ⸘⏷ ぴ₩ 㼌懵 ぴ₩ ⟕䞷 9.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B B 90 90 $'& &6, /&' < B ぴ₩ ⸩㢅⣷ 3:0 < ⟕䞷 ⟕䞷 &$1 8$57 ,& 63, ,6 㪖䤓 H)XVH / 冢ⷧ サ 3+< ⅴ⮹几 䤓 86% 0 ELW ⸘⏷ B B $50&RUWH[$ 欠䘖 0+] 52+6 ⺐孔伊⨚ 0$3%*$[PP 90 0$3%*$[PP 9. 兢䂸ㄵ7M 䀗忈䟄᧶ 咂 r& ' ぴ₩᧶ 咂 r& & 㼌懵䟄᧶ 咂 r& $ 图 1. 器件编号命名法 — i.MX 6UltraLite 表 2 列出外设的相关详细信息。 表 2. 详细的外设信息 1 外设名称 G0 实例 G1 G2 G3 ENET1 Y Y Y Y ENET2 NA NA Y Y OTG1 Y Y Y Y OTG2 NA Y Y Y FLEXCAN1 NA Y Y Y FLEXCAN2 NA NA Y Y CSI CSI NA NA Y Y LCD LCDIF NA NA Y Y QSPI QSPI Y Y Y Y SDIO uSDHC1 Y Y Y Y uSDHC2 Y Y Y Y 以太网 带 PHY 的 USB CAN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i.MX 6UltraLite 简介 表 2. 详细的外设信息 (续)1 外设名称 UART ISO7816-3 I2C SPI I2S/SAI 定时器 /PWM ADC 1 G0 实例 G1 G2 G3 UART1 Y Y Y Y UART2 Y Y Y Y UART3 Y Y Y Y UART4 Y Y Y Y UART5 NA Y Y Y UART6 NA Y Y Y UART7 NA Y Y Y UART8 NA Y Y Y SIM1 NA Y Y Y SIM2 NA Y Y Y I2C1 Y Y Y Y I2C2 Y Y Y Y I2C3 NA Y Y Y I2C4 NA Y Y Y ECSPI1 Y Y Y Y ECSPI2 Y Y Y Y ECSPI3 NA Y Y Y ECSPI4 NA Y Y Y SAI1 Y Y Y Y SAI2 NA Y Y Y SAI3 NA Y Y Y EPIT1 Y Y Y Y EPIT2 NA Y Y Y GPT1 Y Y Y Y GPT2 NA Y Y Y PWM1 Y Y Y Y PWM2 Y Y Y Y PWM3 Y Y Y Y PWM4 Y Y Y Y PWM5 NA Y Y Y PWM6 NA Y Y Y PWM7 NA Y Y Y PWM8 NA Y Y Y ADC1 Y Y Y Y ADC2 NA NA Y Y 有关详细的引脚多路复用信息,请参阅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的章节 4 “外部信号和引脚多路复用”。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5 i.MX 6UltraLite 简介 1.2 特性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基于 ARM Cortex-A7 MPCore™ 平台,具有以下特性: · 支持单 ARM Cortex-A7 MPCore (带 TrustZone)配备: — 32 KB L1 指令缓存 — 32 KB L1 数据缓存 — 专用定时器和看门狗 — Cortex-A7 NEON MPE (媒体处理引擎)协处理器 · 支持 128 个中断的通用中断控制器 (GIC) · 全局定时器 · 监听控制单元 (SCU) · 128 KB 统一 I/D L2 缓存 · L2 缓存的单主机 AXI 总线接口输出 · 内核频率 (包括 Neon 和 L1 缓存),符合第 23 页上的表 11,“工作范围”。 · NEON MPE 协处理器 — SIMD 媒体处理架构 — NEON 寄存器文件,带 32x64 位通用寄存器 — NEON 整数执行管道 (ALU、 Shift、 MAC) — NEON 双、单精度浮点执行管道 (FADD、 FMUL) — NEON 负载 / 存储和交换管道 — 32 双精度 VFPv3 浮点寄存器 SoC 级存储器系统还包括下列其他组件: — 引导 ROM,包括 HAB (96 KB) — 内部多媒体 / 共享、快速访问 RAM (OCRAM、 128 KB) — 安全 / 非安全 RAM (32 KB) · 外部存储器接口:i.MX 6UltraLite 处理器支持最新、大量、高性价比的手持式 DRAM、 NOR 和 NAND Flash 存储器标准。 — 16 位 LP-DDR2-800、 16 位 DDR3-800 和 LV-DDR3-800 — 8 位 NAND-Flash,包括支持原始 MLC/SLC,2 KB、4 KB 和 8 KB 页面大小,BA-NAND、 PBA-NAND、 LBA-NAND、 OneNAND™ 和其他。 BCH ECC 最高支持 40 位。 — 16/8 位 NOR Flash。所有 EIMv2 引脚均多路复用在其他接口上。 每个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均具有以下连接外部器件的接口 (部分多路复用,因此不可同时 使用): · 显示屏: — 一个并行显示端口,支持最大 85 MHz 显示时钟和最高支持 WXGA (1366 x 768) (60 Hz 时) — 支持 24 位、 18 位、 16 位和 8 位并行显示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i.MX 6UltraLite 简介 · 摄像头传感器: — 一个并行摄像头端口,最高支持 24 位和 148.5 MHz 像素时钟 — 支持 24 位、 16 位、 10 位和 8 位输入 — 支持 BT.656 接口 · 扩展卡: — 两个 MMC/SD/SDIO 卡端口,均支持: — 最高支持 UHS-I SDR104 模式的 SD 和 SDIO 卡的 1 位或 4 位传输模式规范(最大 104 MB/s) — SDR 和 DDR 模式下最高支持 52 MHz 的 MMC 1 位、4 位或 8 位传输模式规范(最 大 104 MB/s) — HS200 模式下最高支持 200 MHz 的 eMMC 芯片的 4 位或 8 位传输模式规范(最大 200 MB/s) · USB: — 两个高速 (HS) USB 2.0 OTG (最高支持 480 Mbps),带集成 HS USB Phy · 其他 IP 和接口: — 三个 SAI,最高支持三个 I2S — Sony Philips 数字互联格式 (SPDIF), Rx 和 Tx — 8 个 UART,每个最高支持 5.0 Mbps: — 提供 RS232 接口 — 支持 9 位 RS485 多点模式 — 支持 RTC/CTS,以进行硬件流控制 — 4 个 eCSPI (增强的 CSPI) — 4 个 I2C — 两个以太网控制器 (符合 IEEE1588 标准), 10/100 Mbps — 8 个脉宽调制器 (PWM) — 系统 JTAG 控制器 (SJC) — 带中断功能的 GPIO — 8x8 键盘端口 (KPP) — 一个 Quad SPI 连接至串行 NOR flash — 两个灵活控制器局域网 (FlexCAN) — 3 个看门狗定时器 (WDOG) — 两个 12 位模数转换器 (ADC),带最高支持 10 个输入通道 — 触摸屏控制器 (TSC)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集成了先进的电源管理单元和控制器: · 为片上资源提供 PMU,包括 LDO 电源 · 使用温度传感器监测芯片温度 · 使用电压传感器监测芯片电压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7 i.MX 6UltraLite 简介 · · · · · 支持用于低功耗模式的 DVFS 技术 使用适合于 ARM 和 NEON 的 SW 状态保留和电源门控 支持不同级别的系统功耗模式 使用灵活时钟门控方案 两个符合 EVM 标准 4.3 的智能卡接口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使用专用的硬件加速器,以达到目标多媒体性能。使用硬件加速器是在低 功耗的同时获得高性能的关键因素,同时 CPU 内核可以相对自由地执行其他任务。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包含以下硬件加速器: · PXP — 像素处理管道,用于图像大小调整、旋转、重叠和 CSC。需要卸载关键像素处理操 作,以支持 LCD 显示应用。 · ASRC — 异步采样率转换器。 可通过以下硬件启用和加速安全功能: · ARM TrustZone,包括 TZ 架构 (中断分离、存储器映射等) · SJC — 系统 JTAG 控制器。通过调整或阻止对系统调试功能的访问,使 JTAG 免受调试端 口攻击。 · CAAM — 加密加速和保证模块,包含加密和散列引擎、 32KB 安全 RAM 以及真伪随机数 据生成器 (NIST 认证)。 · SNVS — 安全非易失性存储,包括安全实时时钟,主动 Tamper 和被动 Tamper 检测逻辑均 具有最高支持 10 个 Tamper 输入。电压监测器、温度监测器和时钟频率监测器保护安全密 钥存储。 · CSU — 中央安全单元。 IC 识别模块 (IIM) 增强。可以在启动过程中由 eFUSE 配置,并且 决定安全等级工作模式以及 TZ 策略。 · A-HAB — 先进的高可靠引导带全新嵌入式增强功能的 HABv4:SHA-256、 2048 位 RSA 密钥、版本控制机制、热引导、 CSU 和 TZ 初始化。 · BEE — 总线加密引擎 (BEE) 支持实时 DRAM 加密和解密。 附注 实际功能集取决于具体的器件编号,如表 1 所述。功能连接接口,例 如显示器和摄像头接口。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架构概述 2 架构概述 以下子章节提供了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系统的架构概述。 2.1 框图 图 2 介绍了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系统中的功能模块。 /3''5 ''5 ⮥捷ⷧ⌷⣷ 1$1')/$6+ $50&RUWH[$ ♿ 03&RUH 00'& 㤅㖾✛㢅朮䄟 庒幤 㢅朮✛⮜⇜ '$3 3// 73,8 &&0 &7, *3& 6-& 65& 00&6' H00&H6' &RUWH[$ ␔㫇 (,0 *30,%&+ 125)/$6+ ᧤ㄅ嫛᧥ -7$* ,((( ↯㎮⣷ 䟄㻯㘶Ⓟ幍 463, ,.% '.% 1(21 (70 6&8 ✛⸩㢅⣷ 00&6' 6';& ;7$/26& 冢ⷧ /.% ⸩㢅⣷ 㘶Ⓟ ⸘⏷㊶ ≬棸€䥡 买㟈㭏㿚 6196 657& ␔捷ⷧ⌷⣷ *37 2&5$0.% (3,7 520.% 䂸ㄵ䥠㘶 $3 ⮥幍 X6'+& 3:0 6PDUW'0$ 6'0$ 'U\O&( $65& H&63, 㣍䯉⣷㘴♲ /&',) ⦍⍞⮓䚕 63',)7[5[ 3L[HO ⮓䚕丰拢 3;3 6$, 8$57 &026 ↯㎮⣷ 㛓⍞⯃㘴♲ 䟄䄟丰䚕 &6, /'2 庒Ⓟ屲庒⣷ ,& 㟿ⷦ檂欠 枽䥧 ␀℺䤓⮥幍 046 /&' 槱㨎 :/$1 屵㜇槱㨎 㘶Ⓟ ,& 63%$ &68 .26& :'2* $;, ✛ $+% ℳ㗱䩸棄 125)/$6+ 4XDG63, &$$0 .%5$0 6,0Y (096,0 &$1[ 2&273 ,208;& 76& 0 ⅴ⮹几 [ .33 *3,2 ⅴ⮹几 㘶Ⓟ⣷⻏⩮几 &$1 86%27* 86%27* ᧤幍 㧉᧥ . 图 2. i.MX 6UltraLite 系统框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9 模块列表 3 模块列表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包含多个数字和模拟模块。表 3 按字母顺序介绍了这些模块。 表 3. i.MX 6UltraLite 模块列表 数据块助记符 数据块名称 子系统 ADC1 模数转换器 — ARM 平台 ARM 简短说明 ADC 是一种 12 位通用模数转换器。 ADC2 ARM ARM 内核平台包含 1 个 Cortex-A7 内核。它还包含相关 联的子块,例如 2 级缓存控制器、 SCU (监听控制单 元)、 GIC (通用中断控制器)、专用定时器、看门狗和 CoreSight 调试模块。 ASRC 异步采样率转换器 多媒体外设 异步采样率转换器 (ASRC) 可将与输入时钟相关联的信 号采样率转换成与不同输出时钟相关联的信号。 ASRC 支持多达 10 个大约 -120dB THD+N 的通道的并发采样 率转换。每个通道的采样率转换均与一对传入和传出采 样率相关联。 ASRC 支持多达三个采样率对。 BCH 二进制 BCH ECC 处理器 系统控制外设 BCH 模块为 NAND Flash 控制器 (GPMI) 提供最高支持 40 位 ECC 加密 / 解密。 CAAM 密码加速器和保证模块 安全性 CAAM 是一种密码加速器和保证模块。CAAM 可实施多 种加密和哈希功能、运行时完整性检查器和伪随机数生 成器 (PRNG)。伪随机数生成器经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 术研究院 (NIST) 的密码算法验证体系 (CAVP) 的认证。 其 DRBG 认证码是 94,并且 SHS 认证码是 1455。 CAAM 还可实施安全存储器机制。在 i.MX 6UltraLite 处 理器中,所提供的安全存储器为 32 KB。 CCM 时钟控制模块、通用电源控 时钟、复位和 GPC 制器、系统复位控制器 电源控制 并行 CSI 多媒体外设 这些模块负责系统内的时钟和复位分配,也用于系统电 源管理。 SRC CSI CSI IP 提供并行 CSI 标准摄像头接口端口。CSI 并行数 据端口最高支持 24 位。它设计用于支持 24 位 RGB888/YUV444、 CCIR656 视频接口、 8 位 YCbCr、 YUV 或 RGB 以及 8 位 /10 位 /16 位 Bayer 数据输入。 CSU 中央安全单元 安全性 中央安全单元 (CSU) 负责在 i.MX 6UltraLite 平台内设置 全面安全策略。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模块列表 表 3. i.MX 6UltraLite 模块列表 (续) 数据块助记符 数据块名称 子系统 简短说明 DAP 调试访问端口 系统控制外设 DAP 为调试器提供实时访问权限,而无需使内核停止在: · 系统存储器和外设寄存器 · 所有调试配置寄存器 DAP 还为调试器提供对 JTAG 扫描链的访问权限。DAP 模块位于 Cortex-A7 内核平台内部。 eCSPI1 可配置的 SPI 连接外设 全双工增强同步串行接口,具有最高支持 52 Mbit/s 的数 eCSPI2 据速率。它可配置为支持主 / 从模式,有四个片选来支 eCSPI3 持多个外设。 eCSPI4 EIM NOR-Flash /PSRAM 连接外设 EIM NOR-FLASH / PSRAM 可提供: · 在慢频率下,支持 16 位 (仅限多路复用 IO 模式) 接口 PSRAM 存储器 (同步和异步操作模式) · 在慢频率下,支持 16 位 (仅限多路复用 IO 模式) NOR-Flash 存储器 · 多片选 EMV SIM1 Europay、 Master 和 Visa EMV SIM2 用户识别模块 连接外设 EMV SIM 设计用于简化与符合 EMV 4.3 版标准 (第 1 册)的智能卡以及符合 ISO/IEC 7816-3 标准的智能卡的 通信。 ENET1 以太网控制器 连接外设 ENET2 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器 (MAC) 设计用于支持 10/100 Mbit/s 以太网 /IEEE 802.3 网络。需要外部收发器接口 和收发器功能才能完成与媒体的连接。该模块具有支持 IEEE 1588标准的专用硬件。详情参见参考手册的ENET 章节。 EPIT1 增强型周期中断定时器 定时器外设 EPIT2 每个 EPIT 都是一种 32 位“一劳永逸”定时器,它在软 件启用 EPIT 后开始计数。它能够定期提供精确中断,并 且具有最小的处理器干预。它具有 12 位预分频器,可对 输入时钟频率进行分频,以便获取出现中断所需的时间 设置,并且能在运行中编程计数器值。 FLEXCAN1 FLEXCAN2 灵活控制器局域网 连接外设 CAN 协议主要但非只用作车辆串行数据总线,它满足该 领域的特定要求:实时处理、在车辆的电磁干扰 (EMI) 环 境 中 可 靠 工 作、高 性 价 比 以 及 所 需 带 宽 要 求。 FlexCAN 模块使用完整的 CAN 协议版本 2.0B 规范,支 持标准和扩展的消息帧。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1 模块列表 表 3. i.MX 6UltraLite 模块列表 (续) 数据块助记符 数据块名称 子系统 简短说明 GPIO1 通用 I/O 模块 系统控制外设 用于外部 IC 的通用输入 / 输出。每个 GPIO 模块支持 32 GPIO2 位 I/O。 GPIO3 GPIO4 GPIO5 GPMI 通用存储器接口 连接外设 GPMI 模块为 NAND Flash 控制器 (GPMI2) 支持多达 8 个 NAND 器件和 40 位 ECC 加密 / 解密。GPMI 支持每 个 NAND 器件有单独的 DMA 通道。 GPT1 通用定时器 定时器外设 GPT2 每个 GPT 为一个 “自由运行”或 “一劳永逸”模式定 时器,带可编程预分频器以及比较和捕捉寄存器。定时 器计数器值可通过外部事件捕捉,并且可配置为触发输 入脉冲前边沿或后边沿上的捕捉事件。当定时器配置为 在 “一劳永逸”模式下运行时,它能够定期提供精确中 断,并且具有最小的处理器干预。该计数器具有输出比 较逻辑,用于提供比较时的状态和中断。该定时器可配 置为在外部时钟或内部时钟上运行。 LCDIF LCD 接口 连接外设 LCDIF 是一款通用显示器控制器,用于驱动多款大小和 功能不同的显示器设备。 LCDIF 设计用于支持非智能 (同步 24 位并行 RGB 接口)和智能 (异步并行 MPU 接口) LCD 器件。 MQS 中等音质 多媒体外设 MQS 用于通过两个标准的数字 GPIO 引脚生成类 PWM 的双通道中等音质音频。 PWM1 脉宽调制 连接外设 脉宽调制器 (PWM) 具有一个 16 位计数器经过优化,可 PWM2 通过存储的样本音频图像生成声音,它还可以生成音 PWM3 调。它使用 16 位分辨率和 4x16 数据 FIFO 来生成声音。 PWM4 PWM5 PWM6 PWM7 PWM8 PXP 像素处理管道 显示外设 高性能像素处理器,能够实现单像素 / 时钟性能,以便 用于组合操作,例如色域转换、alpha 混合、伽玛映射和 旋转。 PXP 经过改进,具有专门针对灰度应用的功能。 此外,PXP 还支持针对静态图像和视频处理应用的传统 像素 / 帧处理路径,以允许其连接集成 EPD。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模块列表 表 3. i.MX 6UltraLite 模块列表 (续) 数据块助记符 数据块名称 子系统 简短说明 QSPI Quad SPI 连接外设 Quad SPI 模块用作外部串行 Flash 器件的接口。该模块 包含以下功能特点: · 灵活的序列引擎,支持不同供应商的 flash 器件 · 单管脚、双管脚或四管脚操作模式 · 单数据传输速率 / 双数据传输速率操作模式 · 并行 Flash 模式 · DMA 支持 · 至连接的 flash 器件的存储器映射读取访问 · 具有优先级的多主机访问,可为每个主机灵活地配置 缓冲器 SAI1 — — SAI 模块提供有同步音频接口 (SAI),支持带帧同步功能 SAI2 的全双工串行接口,例如 I2S、 AC97、 TDM 和编解码 SAI3 器 /DSP 接口。 SDMA 智能直接存储器访问 系统控制外设 SDMA 是一款灵活的多通道 DMA 引擎。它通过卸载动 态数据路由中的多个内核来将系统性能最大化。它具有 以下特性: · 由 16 位指令集 micro-RISC 引擎驱动 · 多通道 DMA,最高支持 32 条时分复用 DMA 通道 · 48 个事件,完全可以灵活触发任何通道组合 · 存储器访问,包括线性、 FIFO 和 2D 寻址 · ARM 与 SDMA 之间的共享外设 · 超快上下文切换功能,带基于抢占式多任务的 2 级 优先级 · 带自动刷新和预取功能的 DMA 单元 · 对 DMA 传输进行灵活的地址管理 (递增、递减以及 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无变化) · DMA 端口可处理单向和双向流 (复制模式) · 最高支持 8 字缓冲区,用于 EMIv2.5 的可配置突发 传输 · 支持字节交换和 CRC 计算 · 可提供脚本库和 API 2x SIMv2 智能卡 连接外设 智能卡接口符合 ISO7816 标准。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3 模块列表 表 3. i.MX 6UltraLite 模块列表 (续) 数据块助记符 数据块名称 子系统 简短说明 SJC 系统 JTAG 控制器 系统控制外设 SJC 提供至内部逻辑的 JTAG 接口,该接口符合 JTAG TAP 标准。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使用 JTAG 端口进行 生产、测试和系统调试。此外,SJC 提供 BSR(边界扫 描寄存器)标准支持,符合 IEEE1149.1 和 IEEE1149.6 标准。 JTAG 端口必须在平台初始实验室构建过程中可访问, 以便进行生产测试和故障排除,以及由授权实体进行软 件调试。 i.MX 6UltraLite SJC 包含三种安全模式,用于 防止未授权访问。可通过 eFUSE 配置选择模式。 SNVS 安全非易失性存储 安全性 安全非易失性存储,包括安全实时时钟、安全状态机、 主机密钥控制以及违规 /Tamper 检测和报告。 SPDIF Sony Philips 数字互联格式 多媒体外设 标准的音频文件传输格式,由 Sony 和 Phillips 公司联合 开发。具有发射器和接收器功能。 系统计数器 — — 系统计数器模块是一个可编程系统计数器,可为 Cortex A 系列内核提供共享时基,作为 ARM 通用计时器架构的 一部分。它设计用于计数器始终上电的应用,并且支持 多个无关时钟。 TSC 触摸屏 触摸控制器 TZASC Trust-Zone 地址空间控制器 安全性 带触摸控制器,支持 4 线和 5 线电阻式触摸面板。 TZASC (ARM 的 TZC-380)可为目标应用提供所需 的安全地址区域控制功能。它用于至 DRAM 控制器的 路径上。 UART1 UART 接口 连接外设 每个 UARTv2 模块支持以下串行数据发送 / 接收协议和 UART2 配置: UART3 · 7 位或 8 位数据字、 1 个或 2 个停止位、可编程奇偶 UART4 校验 (偶数、奇数或无)。 UART5 · 最高支持 5 Mbps 的可编程波特率。 UART6 · 32 字节 FIFO (Tx)和 32 半字 FIFO (Rx)支持波 UART7 特率。 UART8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模块列表 表 3. i.MX 6UltraLite 模块列表 (续) 数据块助记符 数据块名称 子系统 uSDHC1 SD/MMC 和 SDXC 连接外设 uSDHC2 增强型多媒体卡 / 安全数字 简短说明 i.MX 6UltraLite 特定 SoC 特性: 所有四个 MMC/SD/SDIO 控制器 IP 均相同且都基于 uSDHC IP。它们: 主机控制器 · 完全兼容多媒体卡系统规范 v4.5/4.2/4.3/4.4/4.41/ 中 定义的 MMC 命令 / 响应集和物理层,包括大容量 (大小 > 2 GB)卡 HC MMC。 · 完全兼容 SD 存储卡规范 v3.0 中定义的 SD 命令 / 响 应集和物理层,包括最高支持 2 TB 的大容量 SDXC 卡。 · 完全兼容 SDIO 卡规范 E1 部分 v3.0 中定义的 SDIO 命令 / 响应集和中断 / 读取等待模式。 两个端口支持: · 最高支持 UHS-I SDR104 模式的 SD 和 SDIO 卡的 1 位或 4 位传输模式规范 (最大 104 MB/s)。 · SDR 和 DDR 模式下最高支持 52 MHz 的 MMC 1 位、 4 位或 8 位传输模式规范 (最大 104 MB/s)。 · HS200 模式下最高支持 200 MHz 的 eMMC 芯片的 4 位或 8 位传输模式规范 (最大 200 MB/s)。 但是, SoC 级集成和 I/O 多路复用逻辑将功能限制为 如下: · 实例 #1 和 #2 主要用作板上外设的接口。这些端口 配备 “卡检测”和 “写入保护”面板,不支持硬件 复位。 · 实例 #3 用作主要的外部卡插槽。 · 实例 #4 用作通过 eMMC 或 SD 的主要引导设备,或 用作辅助外部卡插槽。实例 #3 和 #4 没有 “卡检 测”和 “写入保护”面板,不支持硬件复位。 · 所有端口均支持 1.8 V 和 3.3 V 卡。在四位配置 (SD 接口)下,端口 #1 和 #2 具有两种完全独立的 I/O 电源域。端口 #3 置于其自身独立的电源域中, 端口 #4 与一些其他接口共用电源域。 USB 通用串行总线 2.0 连接外设 USBO2 (USB OTG1 和 USB OTG2)包含: · 两个高速 OTG 2.0 模块,带有集成 HS USB PHY · 支持 8 个发送 (TX) 和 8 个接收 (Rx) 端点,包括端点 0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5 模块列表 表 3. i.MX 6UltraLite 模块列表 (续) 数据块助记符 数据块名称 子系统 简短说明 WDOG1 看门狗 定时器外设 看门狗定时器在每个计数周期中支持两个比较点。每个 WDOG3 比较点均可配置为唤起 ARM 内核的中断,第二个点用 于唤起 WDOG 线路上的外部事件。 WDOG2 (TZ) 看门狗 (TrustZone) 定时器外设 TrustZone看门狗(TZ WDOG)定时器模块可提供一种退出 正常模式并强制开关进入 TZ 模式的方法,防止 TrustZone 崩溃。TZ 崩溃指的是正常操作系统防止切换到 TZ 模式 的情况。此情况不可取,因为它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 激活 TZ WDOG 模块之后,必须通过 TZ 软件周期性地 为其提供服务。如果服务未发生,则定时器将会超时。 超时后,TZ WDOG 将会断言 TZ 映射中断,以强制切换 到 TZ 模式。如果仍未为其提供服务,则 TZ WDOG 将 向 CSU 断言一个安全违规信号。无法通过正常模式 SW 编程或禁用 TZ WDOG 模块。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模块列表 3.1 特殊信号注意事项 表 4 列出了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的特殊信号注意事项。信号名称按字母顺序列出。 封装引脚分配可在第 6 节,“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中找到。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中提供了信号描述。 表 4. 特殊信号注意事项 信号名称 CCM_CLK1_P/ CCM_CLK1_N 备注 提供一个通用差分高速时钟输入 / 输出。 可用于: · 将外部参考时钟传送至 PLL,进而传送至 SoC 内的模块。 · 输出内部 SoC 时钟,以在 SoC 外部用作参考时钟或外设的功能时钟。 有关各时钟树的详情,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或者,也可以使用单端信号驱动 CLK1_P 输入。在此情况下,对应的 CLK1_N 输入应连接到相当 于输入信号摆幅一半的恒定电压电平。 如果是高频信号,则应提供终端电阻。 初始化后, CLK1 输入 / 输出可禁用 (如不使用)。如果不使用,则 CLK1_N/P 对中的二者或二者 之一可保持悬空。 RTC_XTALI/RTC_XTALO 如果用户希望将 RTC_XTALI 和 RTC_XTALO 配置为 RTC 振荡器,则应将一个 32.768 kHz 晶体 (≤100 kΩ ESR、 10 pF 负载)连接在 RTC_XTALI 和 RTC_XTALO 之间。请注意,晶体任一侧使 用的电容约为晶体负载电容的两倍。要达到准确的振荡频率,需要降低电路板电容,以考虑电路板 和芯 片寄 生性。集 成振荡放大器为自动偏置,但相对较弱。务必注意限制从 RTC_XTALI 和 RTC_XTALO 至电源或接地的寄生泄漏 (>100 MΩ)。这将解除放大器的偏置并降低启动裕量。一般 情况下, RTC_XTALI 和 RTC_XTALO 应偏置为约 0.5 V。 如果需要将外部低频时钟传送至 RTC_XTALI,则 RTC_XTALO 引脚应保持悬空或者由附送信号驱 动。一般情况下,此强制时钟的逻辑电平不得超过 VDD_SNVS_CAP 且频率应小于 100 kHz。 如果无需高精度实时时钟,则系统可使用内部低频环形振荡器。建议将 RTC_XTALI 连接至 GND 并 保持 RTC_XTALO 悬空。 XTALI/XTALO 24.0 MHz 晶体应连接在 XTALI 和 XTALO 之间。 该晶体的最大额定驱动等级应为 250 μW。建议使用典型的 80 Ω ESR(等效串联电阻)。Freescale BSP (板级支持包)软件要求 XTALI/XTALO 上的频率为 24 MHz。 如果系统中存在外部 24 MHz 振荡器,则无需使用此晶体。在此情况下,XTALO 必须由外部振荡器 直接驱动且 XTALI 必须安装 18 pF 电容,这里需要特别注意,时钟信号的逻辑电平不能超过 NVCC_PLL_OUT。有关详情,请参见 EVK 电路板参考设计。 如果将此时钟用作 USB 参考,则需要遵照严格的频率公差和抖动要求。有关详情,请参见 OSC24M 章节和相关接口规格章节。 DRAM_VREF 结合使用 DDR_VREF 和 DDR I/O 时,标称基准电压必须为 NVCC_DRAM 电源的一半。用户必须 将 DDR_VREF 连接至精确的外部电阻分频器。将 1 kW 0.5% 电阻连接至 GND 并将 1 kW 0.5% 电 阻连接至 NVCC_DRAM。通过紧密安装的 0.1 µF 电容分流每个电阻。 要降低电源电流,可使用一对 1.5 kΩ 0.1% 电阻。当两个 DDR3 IC 和 i.MX 6UltraLite 消耗电阻分 频器上的电流时,使用建议容差的电阻可确保容差在 DDR_VREF 的± 2% 内(根据 DDR3 规范)。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7 模块列表 表 4. 特殊信号注意事项 (续) 信号名称 备注 ZQPAD 在 DRAM 输出缓冲区驱动器校准过程中用作参考的 DRAM 校准电阻 240 Ω 1% 应连接在此管脚和 GND 之间。 GPANAIO JTAG_nnnn 此信号仅保留用于飞思卡尔制造。用户必须保持此连接悬空。 JTAG 接口汇总在表 5 中。无需使用外部电阻。但是,如果使用外部电阻,则用户必须确保遵循片 上上拉 / 下拉配置。例如,不要在具有片上上拉电阻的输入上使用外部下拉电阻。 JTAG_TDO 配置了保持器电路,以便在不存在外部拉动电阻时消除悬空条件。 JTAG_TDO 上的外 部拉动电阻有害,应该避免。 JTAG_MOD 在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中被称为 SJC_MOD。两个名称指的是相同的信号。 JTAG_MOD 必须从外部连接至 GND,以实现正常工作。允许通过外部下拉电阻 (例如 1 kΩ)端 接到 GND。JTAG_MOD 设置为高可将 JTAG 接口配置为符合 IEEE1149.1 标准的模式。JTAG_MOD 设置为低可为常见 SW 调试配置 JTAG 接口,用于将所有系统 TAP 添加到链。 NC POR_B 这些信号为不连接 (NC),用户应保持悬空。 该冷复位负逻辑输入将复位 IC 中的所有模块和逻辑。 可与内部生成的上电复位信号结合使用 (逻辑 AND,内部和外部信号被视为有效低电平)。 ONOFF ONOFF 可配置为去抖、关闭到开启时间和最大超时配置。去抖和关闭到开启时间配置支持 0、50、 100 和 500 ms。去抖用于生成断电中断。当处于开启状态时,如果按下 ONOFF 按钮的时间长于 去抖时间,则会生成断电中断。关闭到开启时间支持在到达配置的按钮按下时间后请求通电所需的 时间。当处于关闭状态时,如果按下 ONOFF 按钮的时间长于关闭到开启时间,则状态将从关闭过 渡到开启。最大超时配置支持 5、10、15 秒和禁用。最大超时配置支持在定义的时段内按住 ONOFF 按钮后请求断电所需的时间。 TEST_MODE TEST_MODE 适合在 Freescale 工厂使用。用户必须将此引脚直接连接到 GND。 表 5. JTAG 控制器接口汇总 JTAG I/O 类型 内部终端电阻 JTAG_TCK 输入 47 kΩ 上拉 JTAG_TMS 输入 47 kΩ 上拉 JTAG_TDI 输入 47 kΩ 上拉 JTAG_TDO 3 态输出 保持器 JTAG_TRSTB 输入 47 kΩ 上拉 JTAG_MOD 输入 100 kΩ 上拉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模块列表 3.2 未使用模拟接口的建议连接 表 6 介绍未使用模拟接口的建议连接。 表 6. 未使用模拟接口的建议连接 模块 面板名称 未使用时的建议 CCM CCM_CLK1_N, CCM_CLK1_P Float USB USB_OTG1_CHD_B, USB_OTG1_DN, USB_OTG1_DP, USB_OTG1_VBUS, Float USB_OTG2_CHD_B, USB_OTG2_DN, USB_OTG2_DP, USB_OTG2_VBUS ADC ADC_VREFH 连接至 VDDA_ADC_3P3 VDDA_ADC_3P3 即使未使用 ADC, VDDA_ADC_3P3 也必须通电。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9 电气特性 4 电气特性 本章节介绍了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的器件和模块级电气特性。 4.1 芯片级条件 本节介绍了 IC 的器件级电气特性。请参见表 7,以快速参考各个表和章节。 表 7. i.MX 6UltraLite 芯片级条件 对于这些特性 显示主题 绝对最大额定值 第 21 页 热阻 第 21 页 工作范围 第 23 页 外部时钟源 第 24 页 最大供电电流 第 25 页 低功耗模式供电电流 第 27 页 USB PHY 电流消耗 第 28 页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2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1 绝对最大额定值 表 8. 绝对最大额定值 参数说明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内核供电电压 VDDSOC_IN -0.3 1.5 V 内部供电电压 VDDARM_CAP VDDSOC_CAP -0.3 1.3 V GPIO 供电电压 NVCC_CSI NVCC_ENET NVCC_GPIO NVCC_UART NVCC_LCD NVCC_NAND NVCC_SD1 -0.5 3.6 V DDR IO 供电电压 NVCC_DRAM 0.4 1.975 V VDD_SNVS_IN 供电电压 VDD_SNVS_IN -0.3 3.6 V VDDHIGH_IN 供电电压 VDD_HIGH_IN -0.3 3.6 V USB_OTG1_VBUS USB_OTG2_VBUS — 5.5 V USB_OTG1_DP/USB_OTG1_DN USB_OTG2_DP/USB_OTG2_DN -0.3 3.63 V Vin/Vout -0.5 USB VBUS USB_OTG_DP 和 USB_OTG_DN 引脚上 的输入电压 输入 / 输出电压范围 V Vesd ESD 抗损能力: 人体模型 (HBM) 器件充电模型 (CDM) TSTORAGE 存储温度范围 1 OVDD+0.31 — — 2000 500 V -40 150 oC OVDD 是 I/O 供电电压。 4.1.2 热阻 4.1.2.1 14x14 MM (VM) 封装热阻抗 表 9 显示 14x14 MM (VM) 封装热阻抗数据。 表 9. 14x14 MM (VM) 热阻抗数据 额定值 结到外部环境 测试条件 符号 值 单位 注释 1、2 单层板 (1s) RθJA 58.4 oC/W 四层板 (2s2p) RθJA 37.6 oC/W 1、2、3 自然对流 结到外部环境 自然对流 结到外部环境 (@200 ft/min) 单层板 (1s) RθJMA 48.6 oC/W 1、3 结到外部环境 (@200 ft/min) 四层板 (2s2p) RθJMA 32.9 oC/W 1、3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21 电气特性 表 9. 14x14 MM (VM) 热阻抗数据 (续) 额定值 测试条件 符号 值 单位 注释 结到板 — RθJB 21.8 o 结到管壳 — RθJC 19.3 o C/W 5 结到封装顶部 自然对流 ΨJT 2.3 o C/W 6 结到封装底部 自然对流 ΨJB 12.0 o C/W 7 1 2 3 4 5 6 7 C/W 4 结温是裸片大小、片上功耗、封装热阻、安装环境 (板)温度、环境温度、气流、板上其他组件的功耗和板热阻的函数。 基于 SEMI G38-87 和 JEDEC JESD51-2 标准,在单层板水平方向。 基于 JEDEC JESD51-6,在电路板水平方向。 裸片和印刷电路板的热阻,基于 JEDEC JESD51-8 标准。板温度在封装附近的板上表面测量。 通过冷板方法测量裸片和外壳顶面之间的热阻 (MIL SPEC-883 Method 1012.1)。 基于 JEDEC JESD51-2 标准,热特性参数表示封装顶部和结温之间的温差。未提供希腊字母时,散热特性参数写为 Psi-JT。 基于JEDEC JESD51-12标准,热特性参数表示封装底部中心和结温之间的温差。未提供希腊字母时,散热特性参数写为Psi-JB。 4.1.2.2 9x9 MM (VK) 封装热阻抗 表 10 显示 9x9 MM (VK) 热阻抗数据。 表 10. 9x9 MM (VK) 热阻抗数据 额定值 结到外部环境 测试条件 符号 值 单位 注释 单层板 (1s) RθJA 65.6 oC/W 1、2 四层板 (2s2p) RθJA 36.2 oC/W 1、2、3 自然对流 结到外部环境 自然对流 结到外部环境 (@200 ft/min) 单层板 (1s) RθJMA 51.2 oC/W 1、3 结到外部环境 (@200 ft/min) 四层板 (2s2p) RθJMA 31.8 oC/W 1、3 结到板 — RθJB 17.1 oC/W 4 结到管壳 — RθJC 14.5 oC/W 5 结到封装顶部 自然对流 ΨJT 0.6 oC/W 6 结到封装底部 自然对流 ΨJB_CSB 11.1 oC/W 7 1 2 3 4 5 6 7 结温是裸片大小、片上功耗、封装热阻、安装环境 (板)温度、环境温度、气流、板上其他组件的功耗和板热阻的函数。 基于 SEMI G38-87 和 JEDEC JESD51-2 标准,在单层板水平方向。 基于 JEDEC JESD51-6,在电路板水平方向。 裸片和印刷电路板的热阻,基于 JEDEC JESD51-8 标准。板温度在封装附近的板上表面测量。 通过冷板方法测量裸片和外壳顶面之间的热阻 (MIL SPEC-883 Method 1012.1)。 基于 JEDEC JESD51-2 标准,热特性参数表示封装顶部和结温之间的温差。未提供希腊字母时,散热特性参数写为 Psi-JT。 基于仿真时裸片和封装底部中央焊球之间的热阻。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2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3 工作范围 表 11 提供 i.MX 6UltraLite处理器的工作范围。有关该芯片电源结构的详情,请参见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中的 “电源管理单元 (PMU)”章节。 表 11. 工作范围 参数说明 运行模式: 符号 操作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VDD_SOC_IN — 1.275 — 最大值1 单位 1.5 V LDO 已使能 备注 VDD_SOC_IN 必须比 LDO 输 出设置点(VDD_ARM_CAP和 VDD_ SOC_CAP)高125mV, 以提供正确的供电电压调节。 VDD_ARM_CAP 运行模式: A7 内核, 528 MHz 1.15 — 1.3 A7 内核, 396 MHz 1.00 — 1.3 A7 内核, 198 MHz 0.925 — 1.3 V 输出电压必须根据以下规则 设置: · VDD_ARM_CAP < = VDD_SOC_CAP · VDD_SOC_CAP VDD_ARM_CAP < 330 mV VDD_SOC_CAP — 1.15 — 1.3 V — VDD_SOC_IN — 1.15 — 1.3 V — VDD_SOC_IN — 0.90 — 1.3 V 请参阅 表 15, “低功耗模式电 LDO 已旁通 挂起 (DSM) 流和功耗 ,”第 27 页。 模式 VDD_HIGH VDD_HIGH_IN — 2.80 — 3.6 V 的电压范围匹配。 内部稳压器 备用电池电压 必须与可充电备用电池支持 VDD_SNVS_IN2 — 2.40 — 3.6 V 范围 如果系统不需要保持实时以 及其他数据处于关闭状态,该 电源可与VDDHIGH_IN合并。 USB 电源电压 DDR I/O 电源 USB_OTG1_VBUS — 4.40 — 5.5 V — USB_OTG2_VBUS — 4.40 — 5.5 V — NVCC_DRAM LPDDR2 1.14 1.2 1.3 V — DDR3L 1.28 1.35 1.45 V — DDR3 1.43 1.5 1.575 V — — 2.25 2.5 2.75 V — NVCC_DRAM2P5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23 电气特性 表 11. 工作范围 (续) GPIO 电压 NVCC_CSI — 1.65 NVCC_ENET 1.8, 2.8, 3.3 3.6 V 在正常情况下,无论关联 I/O 引脚是否处于使用当中,所有 数字 I/O 电源 (NVCC_xxxx) 必 NVCC_GPIO 须供电(除非本数据手册中另 NVCC_UART 有规定)。 NVCC_LCD NVCC_NAND NVCC_SD1 A/D 转换器 VDDA_ADC_3P3 — 3.0 3.15 3.6 V 如果未使用 ADC, VDDA_ ADC_3P3 也必须供电。 当其他 SoC 电源 (除 VDD_ SNVS_IN 外)关断时,不得 给 VDDA_ADC_3P3 供电。 工作温度范围 Tj 结温度 标准消费电子 0 — 95 oC 如需了解与此处理器的产品 寿命 (上电年限)相关的信 息,请参见应用笔记 “i.MX 6UltraLite 产 品 寿 命 使 用 估 计”。 1 采用最大功耗和热生成量时的最大电压结果。飞思卡尔建议采用的电压设置点 = (Vmin + 供电电压容差)。该结果是一个优 化的功耗 / 速度比。 2 在设置与充电电流和 RTC 相关的 VDD_SNVS_IN 电压时,请参阅 i.MX 6UltraLite 硬件开发指南 (IMX6ULHDG)。 表 12 介绍可供给片上负载的片上 LDO 稳压器。 表 12. 片上 LDO1 及其片上负载 1 4.1.4 电压源 加载 VDD_HIGH_CAP NVCC_DRAM_2P5 备注 板级连接到 VDD_HIGH_CAP 片上 LDO 设计用于提供 i.MX6UltraLite 负载,不得用于提供外部负载。 外部时钟源 每个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均具有两个外部输入系统时钟: 一个低频 (RTC_XTALI) 和一个高频 (XTALI)。 RTC_XTALI 用于低频功能。它为唤醒电路、掉电实时时钟操作以及慢速系统和看门狗计数器提 供时钟。该时钟输入可连接至外部振荡器或使用由内部振荡放大器驱动的晶体。此外,还有一个 内部环形振荡器,在精度不是非常重要的情况下可用于代替 RTC_XTALI。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2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系统时钟输入 XTALI 用于生成主系统时钟。它为 PLL 和其他外设提供时钟。该系统时钟输入可 连接至外部振荡器或使用由内部振荡放大器驱动的晶体。 表 13 介绍接口频率要求。 表 13. 外部输入时钟频率 参数说明 符号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RTC_XTALI 振荡器1 ,2 fckil — 32.7683 /32.0 — kHz XTALI 振荡器 2,4 fxtal — 24 — MHz 1 外部振荡器或由内部振荡放大器驱动的晶体。 此时钟源所需的频率稳定性取决于应用。如需相关建议,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的硬件开发指南 (IMX6ULHDG)。 3 建议的标称频率为 32.768 kHz。 4 外部振荡器或由内部振荡放大器驱动的基频晶体。 2 表 13 中所示的典型值与 Freescale BSP 结合使用,以确保实现精确的时间保持和 USB 操作。对于 RTC_XTALI 操作,可使用两个时钟源。 · 片上 40 kHz 环形振荡器 — 此时钟源具有以下特征: — Idd 比晶体振荡器高约 25µA。 — 约± 50% 容差。 — 不需要外部组件。 — 启动速度比 32 kHz 晶体振荡器更快。 · 带片上支持电路的外部晶体振荡器: — 上电时,使用环形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稳定后,时钟电路自动切换至晶体振荡器。 — 精度比环形振荡器更高。 — 如果不存在外部晶体,则可使用环形振荡器。 应根据实时时钟使用和精确的超时来选择时钟源。 4.1.5 最大供电电流 表 14 中所示的数据表示特定应用实例的最大电流消耗。所有内核以定义的最大频率运行,并且限 制只能访问 L1 缓存,以确保管道不会阻塞。尽管是合法的条件,但其实际应用是非常有限的,即 使有,也限制为极低的占空比,是专门用来展示最差的功耗情况。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25 电气特性 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功耗测量应用笔记 (AN5170),以了解与不同用例定义下的典型功耗相关的 更多详情。 表 14. 最大电源电流 电源线路 VDD_SOC_IN 条件 最大电流 单位 基于 Dhrystone 测试的 500 mA 528 MHz ARM 时钟 VDD_HIGH_IN — 1251 mA VDD_SNVS_IN — 5002 μA USB_OTG1_VBUS — 503 mA 触摸面板的最大负载为 100 Ohm 35 mA USB_OTG2_VBUS VDDA_ADC_3P3 主接口 (IO) 电源 NVCC_DRAM — (参见4) — NVCC_DRAM_2P5 — 50 mA NVCC_GPIO N = 16 使用最大 IO 等式5 — NVCC_UART N = 16 使用最大 IO 等式 5 — NVCC_ENET N = 16 使用最大 IO 等式 5 — NVCC_LCD N = 29 使用最大 IO 等式 5 — NVCC_NAND N = 17 使用最大 IO 等式 5 — NVCC_SD N=6 使用最大 IO 等式 5 — NVCC_CSI N = 12 使用最大 IO 等式 5 — MISC DRAM_VREF 1 2 3 4 5 — 1 mA VDD_HIGH_IN 消耗的实际最大电流为所示值加 VDD_HIGH_CAP 输出消耗的任何其他电流,具体取决于实际应用配置(例 如, NVCC_DRAM_2P5 电源)。 最大 VDD_SNVS_IN 电流可能更高,具体取决于特定操作配置,例如 BOOT_MODE[1:0] 不等于 00 或者使用 Tamper 功能。 在初始上电过程中, VDD_SNVS_IN 可消耗最高支持 1 mA 电流。如果供电能力低于 1 mA,则 VDD_SNVS_CAP 充电时间 将增加。 每个有效 USB 物理接口的最大电流。 DRAM 功耗取决于数个因素,如外部信号端接。DRAM 功率计算器一般可从存储器供应商处获取。它们考虑了多个因素,如 信号端接。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功耗测量应用笔记 (AN5170) 或特定用例情况下的 DRAM 功耗示例。 估算 IO 电源最大功耗的通用公式: Imax = N x C x V x (0.5 x F) 其中: N — 电源线路提供的 IO 引脚数 C — 等效外部电容负载 V — IO 电压 (0.5 xF) 数据变化率。最高到时钟速率的 50% (F) 在此等式中, Imax 单位为 Amps, C 单位为 Farad, V 单位为 Volts, F 单位为 Hertz。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2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6 低功耗模式供电电流 表 15 介绍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在选定低功耗模式下的内核电流消耗 (不包括 I/O)。 表 15. 低功耗模式电流和功耗 模式 系统闲置: 已启用 LDO 系统闲置: LDO 已旁通 低功耗闲置: 已启用 LDO 低功耗闲置: LDO 已旁通 挂起 (DSM) SNVS (RTC) 1 测试条件 电源 典型值1 单元 mA · · · · · · · LDO_ARM 和 LDO_SOC 设为 1.15 V LDO_2P5 设为 2.5 V, LDO_1P1 设为 1.1 V CPU 处于 WFI 中, CPU 时钟关闭 DDR 处于自动刷新模式 24 MHz XTAL 开启 528 PLL 激活,其他 PLL 掉电 高速外设时钟关闭,但仍供电 VDD_SOC_IN (1.275 V) 7.7 VDD_HIGH_IN (3.0 V) 7.3 VDD_SNVS_IN (3.0 V) 0.06 总计 31.9 mW · · · · · · · LDO_ARM 和 LDO_SOC 设为旁通模式 LDO_2P5 设为 2.5 V, LDO_1P1 设为 1.1 V CPU 处于 WFI 中, CPU 时钟关闭 DDR 处于自动刷新模式 24 MHz XTAL 开启 528 PLL 激活,其他 PLL 掉电 高速外设时钟关闭,但仍供电 VDD_SOC_IN (1.15 V) 7.5 mA VDD_HIGH_IN (3.0 V) 6.3 VDD_SNVS_IN (3.0 V) 0.06 总计 27.7 mW · · · · · · · LDO_SOC 设为 1.15 V, LDO_ARM 处于 PG 模式 VDD_SOC_IN (1.275 V) LDO_2P5 和 LDO_1P1 设为弱模式 VDD_HIGH_IN (3.0 V) CPU 处于电源关闭模式 DDR 处于自动刷新模式 VDD_SNVS_IN (3.0 V) 所有 PLL 掉电 24 MHz XTAL 关闭,24 MHz RCOSC 用作时钟源 总计 高速外设断电 6.2 mA 1.5 0.05 12.6 mW mA · LDO_SOC 处于旁通模式, LDO_ARM 处于 PG 模式 · LDO-2P5 和 LDO_1P1 设为弱模式 · CPU 处于电源关闭模式 · DDR 处于自动刷新模式 · 所有 PLL 掉电 · 24 MHz XTAL 关闭,24 MHz RCOSC 用作时钟源 · 高速外设断电 VDD_SOC_IN (1.15 V) 5.0 VDD_HIGH_IN (3.0 V) 0.3 VDD_SNVS_IN (3.0 V) 0.04 总计 6.8 mW · LDO_SOC 处于旁通模式, LDO_ARM 处于 PG 模式 · LDO_2P5 和 LDO_1P1 关闭 · CPU 处于电源关闭模式 · DDR 处于自动刷新模式 · 所有 PLL 掉电 · 24 MHz XTAL 关闭, 24 MHz RCOSC 关闭 · 所有时钟关闭, 32 kHz RTC 除外 · 高速外设断电 VDD_SOC_IN (0.9 V) 0.44 mA VDD_HIGH_IN (3.0 V) 0.03 VDD_SNVS_IN (3.0 V) 0.03 总计 0.58 mW VDD_SOC_IN (0 V) 0 mA VDD_HIGH_IN (0 V) 0 VDD_SNVS_IN (3.0 V) 0.13 总计 0.39 · 所有 SOC 数字逻辑,模拟模块关闭 · 32 kHz RTC 有效 · Tamper 检测电路保持激活 mW 制造厂内的典型工艺材料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27 电气特性 4.1.7 4.1.7.1 USB PHY 电流消耗 掉电模式 在掉电模式下,所有器件均掉电,包括典型条件下的 USB VBUS 有效检测器。表 16 介绍了掉电 模式下的 USB 接口电流消耗。 表 16. 掉电模式下 USB PHY 的电流消耗 VDD_USB_CAP (3.0 V) VDD_HIGH_CAP (2.5 V) NVCC_PLL (1.1 V) 5.1 μA 1.7 μA < 0.5 μA 电流 附注 VDD_HIGH_CAP 和 VDD_USB_CAP 上的电流被标识为特定 USB 电 平位移器中的分压电路。 4.2 电源要求和限制 此系统设计必须符合本章节所述的上电序列、掉电序列和稳态原则,以确保器件实现可靠工 作。与这些序列存在任何偏差均可能导致出现以下情况: · 上电阶段的电流过大 · 器件无法启动 · 对处理器造成不可逆损坏 (最坏情形) 4.2.1 上电顺序 必须遵循以下限制: · VDD_SNVS_IN 必须单独或与 VDD_HIGH_IN 一起(短接)上电,在这之后其他电源才 能上电。 · 如果使用纽扣电池为 VDD_SNVS_IN 供电,请确保在开启任何其他电源之前将其连接。 · 应在 VDD_SOC_IN 之前开启 VDD_HIGH_IN。 附注 必须在上电时立即拉低 POR_B 输入 (如使用)并保持拉低,直到最 后一个电源轨达到其工作电压。如果不存在控制 POR_B 输入的外部 复位,则由内部 POR 模块控制。有关其他详情,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以确保满足所有必要要求。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2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附注 必须确保电路板上的任何电源不存向 3.3 V 电源的倒灌 (泄漏)(例 如,来自使用 1.8 V 和 3.3 V 电源的外部组件)。 附注 USB_OTG1_VBUS、 USB_OTG2_VBUS 和 VDDA_ADC_3P3 不是供 电序列的一部分,可以随时上电。 4.2.2 掉电序列 必须遵循以下限制: · VDD_SNVS_IN 必须单独或与 VDD_HIGH_IN 一起(短接)下电,在这之前其他电源必 须全部完成下电。 · 如果使用纽扣电池为 VDD_SNVS_IN 供电,请确保在关闭任何其他电源之后将其移除。 附注 应在关闭 VDD_SOC_IN 之后关闭 VDD_HIGH_IN。 4.2.3 电源使用 当引脚 (NVCC_xxx) 的 I/O 电源关闭时,所有 I/O 引脚不得从外部驱动。这会因反向电流而导致 内部锁存和故障。与每个引脚的 I/O 电源相关的信息,请参见第 6 节,“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引 脚列表中的 “电源轨”列。 4.3 集成 LDO 稳压器参数 可通过内部 LDO 稳压器接通各种内部电源。以 *_CAP 命名的所有电源引脚必须连接至外部电容 器。板上 LDO 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用于为外部电路供电。有关电源树方案的详情,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 附注 不得从外部为 *_CAP 信号供电。这些信号仅供内部 LDO 操作。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29 电气特性 4.3.1 数字稳压器 (LDO_ARM、 LDO_SOC) 有两个数字 LDO 稳压器 (“数字”是缘于其驱动的逻辑负载,而不是因为其结构)。稳压器的优 势在于减少输入因输入电源纹波抑制及其片上调整所导致的输入电源变化。这可转换成适合片上 逻辑的更稳定电压。 这些稳压器具有两种基本模式: · 电源门控。稳压 FET 完全关闭,以限制电源的电流消耗。此时,该稳压器的模拟部分掉 电,以限制功耗。 · 模拟稳压模式。稳压 FET 经过控制,从而使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编程的目标电压。可以 25 mV 步长对目标电压完全编程。 有关其他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4.3.2 4.3.2.1 用于模拟模块的稳压器 LDO_1P1 LDO_1P1 稳压器通过 VDD_HIGH_IN 使用可编程线性稳压器功能 (请参见表 11,以了解最小和 最大输入要求)。典型的编程工作范围为 1.0 V 至 1.2 V,默认的标称设置为 1.1 V。 LDO_1P1 为 USB Phy 和 PLL 供电。可编程掉电检测器包括在稳压器中 ,系统可用其确定超出稳压器负载能 力的时间,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需要时,可以启用电流限制功能,以达到启动期间的浪涌电流要 求。对于需要此功能的系统,还可以启用有效下拉功能。 如需与此稳压器外部电容器要求相关的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的硬件开发指南 (IMX6ULHDG)。 有关其他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4.3.2.2 LDO_2P5 LDO_2P5 模块通过 VDD_HIGH_IN 使用可编程线性稳压器功能(请参见表 11 ,以了解最小和最 大输入要求)。典型的编程工作范围为 2.25 V 至 2.75 V,默认的标称设置为 2.5 V。 LDO_2P5 为 DDR IO、 USB Phy、 E-fuse 模块和 PLL 供电。可编程掉电检测器包括在稳压器中 ,系统可用其 确定超出稳压器负载能力的时间,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需要时,可以启用电流限制功能,以达到 启动期间的浪涌电流要求。对于需要此功能的系统,还可以启用有效下拉功能。包含一个备用自 偏置低精度弱稳压器,可以在下述应用中启用:需要在低功耗模式下保持输出电压有效,在低功 耗模式下,主稳压器驱动器及其关联的全局带隙参考模块禁用。弱稳压器的输出不可编程,它是 输入电源以及负载电流的函数。一般来说,如果输入电源为 3 V,则弱稳压器输出为 2.525 V 且其 输出阻抗约为 40 Ω。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3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如需与此稳压器外部电容器要求相关的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的硬件开发指南 (IMX6ULHDG)。 有关其他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4.3.2.3 LDO_USB 该 LDO_USB 模块通过 USB VUSB 电压 (4.4 V–5.5 V) 使用可编程线性稳压器功能,以生成标称 3.0 V 输出电压。可编程掉电检测器包括在稳压器中 ,系统可用其确定超出稳压器负载能力的时 间,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该稳压器具有一个内置电源多路复用器,以允许用户选择通过任一 USB VBUS 电源运行此稳压器 (如两者均存在)。如果仅存在其中一个 USB VBUS 电压,则稳压器将 自动选择此电源。此外,还包括电流限制,以帮助系统达到浪涌电流要求。 如需与此稳压器外部电容器要求相关的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的硬件开发指南 (IMX6ULHDG)。 有关其他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4.4 4.4.1 PLL 电气特性 音频 / 视频 PLL 电气参数 表 17. 音频 / 视频 PLL 电气参数 4.4.2 参数 值 时钟输出范围 650 MHz ~1.3 GHz 基准时钟 24 MHz 锁存时间 <11250 个基准周期 528 MHz PLL 表 18. 528 MHz PLL 电气参数 参数 值 时钟输出范围 528 MHz PLL 输出 基准时钟 24 MHz 锁存时间 <11250 基准周期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31 电气特性 4.4.3 以太网 PLL 表 19. 以太网 PLL 电气参数 4.4.4 参数 值 时钟输出范围 500 MHz 基准时钟 24 MHz 锁存时间 <11250 基准周期 480 MHz PLL 表 20. 480 MHz PLL 电气参数 4.4.5 参数 值 时钟输出范围 480 MHz PLL 输出 基准时钟 24 MHz 锁存时间 <383 基准周期 ARM PLL 表 21. ARM PLL 电气参数 4.5 4.5.1 参数 值 时钟输出范围 648 MHz ~ 1296 MHz 基准时钟 24 MHz 锁存时间 <2250 个基准周期 片上振荡器 OSC24M 该模块使用放大器结合合适的石英晶体和外部负载电容形成振荡器。该振荡器通过 NVCC_PLL 供电。 该系统晶体振荡器包含一个消耗数字电源的 Pierce 类型结构。使用直观偏置反向器设置。 4.5.2 OSC32K 该模块使用放大器结合合适的石英晶体和外部负载电容形成低功耗振荡器。它还集成了电源多路 复用器,使其可通过 ~3 V 备用电池 (VDD_SNVS_IN) 或 VDD_HIGH_IN 供电, 因此,该振荡器 在 VDD_HIGH_IN 可用时,可消耗此电源的电源,并在 VDD_HIGH_IN 丢失时转换至备用电池。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3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此外,如果时钟监测器确定不存在 OSC32K,则 32 K 时钟源将自动切换至内部简单的环形振荡 器。此模块的频率范围约为 10–45 kHz。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电压和温度。 OSC32k 属于 VDD_SNVS_CAP 电源域,后者来自 VDD_HIGH_IN/VDD_SNVS_IN。目标电池为 ~3 V 纽扣电池。必须针对选定的 VDD_HIGH_IN 范围选择适当类型的纽扣电池。连接纽扣电池 时,必须使用适当的串联电阻器 (Rs)。 Rs 取决于所选纽扣电池的充电电流限制。例如,对于 Panasonic ML621: · 平均放电电压为 2.5 V · 最大充电电流为 0.6 mA 对于 3.2V 充电电压, Rs = (3.2-2.5)/0.6m = 1.17k。 表 22. OSC32K 主要特性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备注 Fosc — 32.768 KHz — 该频率为标称频率,主要由选择的晶体决定。 32.0 K 也有效。 电流消耗 — 4 μA — 4 μA 为振荡器单独的电流消耗 (OSC32k)。总电源功耗取决于 RTC 数字部 分的功耗。当环形振荡器未运行时,其消耗的电流为 1 μA,运行时消耗的 电流为 20 μA。 power_detect 模块中的 vdd_rtc 另外消耗 1.5 μA 电流。因 此,环形振荡器未运行时 vdd_rtc 消耗的总电流为 6.5 μA。 偏置电阻器 — 14 MΩ — 这是一个集成式偏置电阻器,用于将放大器设为高增益状态。任何 ESD 网 络泄漏、外部板泄漏甚至是与此值显著相关的示波器探头将会解除电流偏 置。解除偏置将导致低增益,这将影响电路启动和维持振荡的能力。 晶体属性 Cload — 10 pF — 通常情况下,可以购买已针对不同 Cload 调谐的晶体。此 Cload 值通常为 PCB上石英晶体任意侧上电容的一半。较高Cload将降低振荡容限,但会增 加晶体内的电流振荡。 ESR 4.6 — 50 kΩ 100 kΩ 晶体的等效串联电阻。选择具有较高值的晶体将会降低振荡容限。 I/O 直流参数 本章节包括以下 I/O 类型的直流参数: · 通用 I/O (GPIO) · LPDDR2 和 DDR3 模式下的双数据速率 I/O (DDR) 附注 本章节中的术语 “OVDD”是指输入或输出的关联电源轨。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33 电气特性 图 3. I/O 单元的 Voh 和 Vol 参数电路 4.6.1 XTALI 和 RTC_XTALI (时钟输入)直流参数 表 23 介绍此时钟输入的直流参数。 表 23. XTALI 和 RTC_XTALI 直流参数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XTALI 高电平直流输入电压 Vih — 0.8 x NVCC_PLL NVCC_PLL V XTALI 低电平直流输入电压 Vil — 0 0.2V V RTC_XTALI 高电平直流输入电压 Vih — 0.8 1.1 V RTC_XTALI 低电平直流输入电压 Vil — 0 0.2V V 4.6.2 信号电压通用 I/O (GPIO) 直流参数 表 24 介绍 GPIO 管脚的直流参数。除非另有规定,否则确保表 24 中的参数在表 11 中的工作范 围内。 表 24. 信号电压 GPIO 直流参数 参数 符号 最大值 单元 高电平输出电压1 VOH Ioh = -0.1mA (ipp_dse = 001,010) OVDD-0.15 Ioh = -1mA (ipp_dse=011,100,101,110,111) – V 低电平输出电压 1 VOL Iol=0.1mA (ipp_dse = 001,010) Iol = 1mA (ipp_dse = 011,100,101,110,111) – 0.15 V 高电平输入电压 1、2 VIH — 0.7*OVDD OVDD V 低电平输入电压 1、 2 VIL — 0 0.3*OVDD V 输入迟滞 (OVDD = 1.8V) VHYS_LowVDD OVDD = 1.8V 250 — mV 输入迟滞 (OVDD = 3.3V VHYS_HighVDD OVDD = 3.3V 250 — mV VTH+ — 0.5*OVDD — mV 施密特触发器 VT+ 2、3 测试条件 最小值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3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表 24. 信号电压 GPIO 直流参数 (续)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单元 施密特触发器 VT-2、 3 VTH- — — 0.5*OVDD mV 上拉电阻 (22_kΩ PU) RPU_22K Vin = 0V — 212 uA 上拉电阻 (22_kΩ PU) RPU_22K Vin = OVDD — 1 uA 上拉电阻 (47_kΩ PU) RPU_47K Vin = 0V — 100 uA 上拉电阻 (47_kΩ PU) RPU_47K Vin = OVDD — 1 uA 上拉电阻 (100_kΩ PU) RPU_100K Vin = 0V — 48 uA 上拉电阻 (100_kΩ PU) RPU_100K Vin = OVDD — 1 uA 下拉电阻 (100_kΩ PD) RPD_100K Vin = OVDD — 48 uA 下拉电阻 (100_kΩ PD) RPD_100K Vin = 0V — 1 uA 输入电流 (无 PU/PD) IIN VI = 0, VI = OVDD -1 1 uA 保持器电路电阻 R_Keeper VI = 0.3*OVDD, VI = 0.7* OVDD 105 175 kΩ 1 跳变的芯片管脚上过冲和欠冲条件 (高于 OVDD 和低于 GND 的转换)必须保持在 0.6 V 以下,且过冲 / 欠冲的持续时间不得 超过系统时钟周期的 10%。过冲 / 欠冲必须通过印刷电路板布局、传输线路阻抗匹配、信号线路终端或其他方法控制。不符合 此规范可能会影响设备的可靠性或对器件造成永久损坏。 2 为了维持有效级别电平,输入转换边沿必须将压摆率保持在当前 DC 水平至目标 DC 水平 (Vil 或 Vih)之间的一个常数 (单 调)。单调输入转换时间为 0.1 ns 至 1 s。 3 使能迟滞时,将在所有工作条件下保证 250 mV 迟滞。 4.6.3 DDR I/O 直流参数 DDR I/O 管脚支持 LPDDR2 和 DDR3/DDR3L 工作模式。 4.6.3.1 LPDDR2 模式 I/O 直流参数 LPDDR2 接口设计兼容 2009 年 6 月发布的 JESD209-2B LPDDR2 JEDEC 标准。 表 25. LPDDR2 I/O DC 电气参数1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高电平输出电压 VOH Ioh = -0.1mA 0.9*OVDD — V 低电平输出电压 VOL Iol = 0.1mA — 0.1*OVDD V 输入参考电压 Vref — 0.49*OVDD 0.51*OVDD V 直流高电平输入电压 Vih_DC — Vref+0.13 OVDD V 直流低电平输入电压 Vil_DC — OVSS Vref-0.13 V 高电平差分输入逻辑 Vih_diff — 0.26 注释2 — 低电平差分输入逻辑 Vil_diff — 注释 3 -0.26 —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35 电气特性 表 25. LPDDR2 I/O DC 电气参数1 (续) 1 2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上拉 / 下拉阻抗不匹配 Mmpupd — -15 15 % 240 Ω 单元校准分辨率 Rres — — 10 Ω 保持器电路电阻 Rkeep — 110 175 kΩ 输入电流 (无上拉 / 下拉) Iin VI = 0, VI = OVDD -2.5 2.5 μA 请注意, JEDEC LPDDR2 规格 (JESD209_2B) 替代本文档中的任何规格。 单端信号需要处于单端信号对应的限值 (Vih(dc) 最大、 Vil(dc) 最小)以及过冲和欠冲限值内。 4.6.3.2 DDR3/DDR3L 模式 I/O 直流参数 DDR3/DDR3L 接口设计兼容 2008 年 4 月发布的 JESD79-3D DDR3 JEDEC 标准。除非另有规定, 否则确保表 27 中的参数在表 11 中的工作范围内。 表 27. DDR3/DDR3L I/O 直流电气特性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高电平输出电压 VOH Ioh = -0.1mA Voh (当 ipp_dse = 001 时) 0.8*OVDD1 — V 低电平输出电压 VOL Iol = 0.1mA Vol (当 ipp_dse = 001 时) 0.2*OVDD — V 高电平输出电压 VOH Ioh = -1mA Voh (全部,除 ipp_dse = 001 外) 0.8*OVDD — V 低电平输出电压 VOL Iol = 1mA Vol (全部,除 ipp_dse = 001 外) 0.2*OVDD — V 输入参考电压 Vref — 0.49*ovdd 0.51*ovdd V 直流高电平输入电压 Vih_DC — Vref2 +0.1 OVDD V 直流低电平输入电压 Vil_DC — OVSS Vref-0.1 V 高电平差分输入逻辑 Vih_diff — 0.2 参见注释3 V 低电平差分输入逻辑 Vil_diff — 参见注释 3 -0.2 V 终端电压 Vtt Vtt 跟踪 OVDD/2 0.49*OVDD 0.51*OVDD V 上拉 / 下拉阻抗不匹配 Mmpupd — -10 10 % 240 Ω 单元校准分辨率 Rres — — 10 Ω 保持器电路电阻 Rkeep — 105 165 kΩ 输入电流 (无上拉 / 下拉) Iin VI = 0、 VI = OVDD -2.9 2.9 μA 1 OVDD – I/O 电源 (对于 DDR3 为 1.425 V–1.575 V,对于 DDR3L 为 1.283 V–1.45 V)。 Vref – DDR3/DDR3L 外部参考电压。 3 单端信号需要处于单端信号对应的限值 (Vih(dc) 最大、 Vil(dc) 最小)以及过冲和欠冲限值内。 2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3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6.4 LVDS I/O 直流参数 LVDS 接口符合 TIA/EIA 644-A 标准。有关详情,请参见 TIA/EIA STANDARD 644-A “低压差分 信号 (LVDS) 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表 28 介绍低压差分信号 (LVDS) I/O 直流参数。 表 28. LVDS I/O DC 特性 4.7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输出差分电压 VOD Rload-100 Ω Diff 250 350 450 mV 输出高电压 VOH IOH = 0 mA 1.25 1.375 1.6 V 输出低电压 VOL IOL = 0 mA 0.9 1.025 1.25 V 偏移电压 VOS — 1.125 1.2 1.375 V I/O 交流参数 本章节包括以下 I/O 类型的交流参数: · 通用 I/O (GPIO) · LPDDR2 和 DDR3/DDR3L 模式下的双数据速率 I/O (DDR) GPIO 和 DDR I/O 负载电路和输出转换时间波形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从输出开始 测试中 测试点 CL CL 包括封装、仿真器和装置电容 图 4. 输出负载电路 80% 80% 输出(面板处) 20% tf tr OVDD 20% 0V 图 5. 输出转换时间波形 4.7.1 通用 I/O 交流参数 慢速和快速模式下 GPIO 的 I/O 交流参数分别位于表 29 和表 30 中。请注意,快速或慢速 I/O 行为 由 IOMUXC 控制器寄存器中相应的控制位决定。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37 电气特性 表 29. 通用 I/O 交流参数 1.8 V 模式 参数 输出面板转换时间,上升 / 下降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tr, tf 15 pF Cload,慢压摆率 15 pF Cload,快压摆率 — — 2.72/2.79 1.51/1.54 tr, tf 15 pF Cload,慢压摆率 15 pF Cload,快压摆率 — — 3.20/3.36 1.96/2.07 tr, tf 15 pF Cload,慢压摆率 15 pF Cload,快压摆率 — — 3.64/3.88 2.27/2.53 tr, tf 15 pF Cload,慢压摆率 15 pF Cload,快压摆率 — — 4.32/4.50 3.16/3.17 trm — — — 25 ns 单位 (最大驱动, ipp_dse = 111) 输出面板转换时间,上升 / 下降 (高电平驱动, ipp_dse = 101) 输出面板转换时间,上升 / 下降 (中等驱动, ipp_dse = 100) 输出面板转换时间,上升 / 下降 (低电平驱动, ipp_dse = 011) 输入转换时间1 1 单位 ns 对于转换时间大于 25 ns 的输入,建议使用迟滞模式。 表 30. 通用 I/O 交流参数 3.3 V 模式 参数 输出面板转换时间,上升 / 下降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tr, tf 15 pF Cload,慢压摆率 15 pF Cload,快压摆率 — — 1.70/1.79 1.06/1.15 tr, tf 15 pF Cload,慢压摆率 15 pF Cload,快压摆率 — — 2.35/2.43 1.74/1.77 tr, tf 15 pF Cload,慢压摆率 15 pF Cload,快压摆率 — — 3.13/3.29 2.46/2.60 tr, tf 15 pF Cload,慢压摆率 15 pF Cload,快压摆率 — — 5.14/5.57 4.77/5.15 ns trm — — — 25 ns (最大驱动, ipp_dse = 101) 输出面板转换时间,上升 / 下降 (高驱动, ipp_dse = 011) 输出面板转换时间,上升 / 下降 (中等驱动, ipp_dse = 010) 输出面板转换时间,上升 / 下降 (低电平驱动, ipp_dse = 001) 输入转换时间1 1 ns 对于转换时间大于 25 ns 的输入,建议使用迟滞模式。 4.7.2 DDR I/O 交流参数 LPDDR2 接口设计兼容 2009 年 6 月发布的 JESD209-2B LPDDR2 JEDEC 标准。DDR3/DDR3L 接 口设计兼容 2008 年 4 月发布的 JESD79-3D DDR3 JEDEC 标准。 表 31 介绍 LPDDR2 模式下 DDR I/O 操作的交流参数。 表 31. DDR I/O LPDDR2 模式交流参数1 参数 交流高输入逻辑 交流低输入逻辑 交流差分输入高电压 2 交流差分输入低电压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Vih(ac) — Vref + 0.22 OVDD V Vil(ac) — 0 Vref - 0.22 V Vidh(ac) — 0.44 — V Vidl(ac) — — 0.44 V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3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表 31. DDR I/O LPDDR2 模式交流参数1 (续)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输入交流差分交叉点电压3 Vix(ac) 相对于 Vref -0.12 0.12 V 过冲 / 欠冲峰值 Vpeak — — 0.35 V 过冲 / 欠冲区域 (高于 OVDD 或低于 OVSS) Varea 400 MHz — 0.3 V-ns tsr 50 Ω 至 Vref。 5 pF 负载。 驱动阻抗 = 40 Ω ± 30% 1.5 3.5 V/ns 50 Ω 至 Vref。 5pF 负载。驱动阻抗 = 60 Ω ± 30% 1 2.5 clk = 400 MHz — 0.1 Vol (ac) 和 Voh (ac) 之间测得的单输出压摆率 焊盘上升 / 下降不对称之间的压摆 + SSN 引起 tSKD ns 的压摆 1 请注意, JEDEC LPDDR2 规格 (JESD209_2B) 替代本文档中的任何规格。 Vid(ac) 指定开关所需的输入差分电压 | Vtr - Vcp |,其中, Vtr 为 “真正的”输入信号, Vcp 为 “互补”输入信号。最小值等 于 Vih(ac) - Vil(ac)。 3 Vix(ac) 的典型值大约应为 0.5 x OVDD, Vix(ac) 应跟踪 OVDD 的变化。 Vix(ac) 表示差分输入信号的交叉电压。 2 表 32 介绍 DDR3/DDR3L 模式下 DDR I/O 操作的交流参数。 表 32. DDR I/O DDR3/DDR3L 模式交流参数1 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交流高输入逻辑 Vih(ac) — Vref + 0.175 — OVDD V 交流低输入逻辑 Vil(ac) — 0 — Vref - 0.175 V 交流差分输入电压2 Vid(ac) — 0.35 — — V 输入交流差分交叉点电压3 Vix(ac) 相对于 Vref Vref - 0.15 — Vref + 0.15 V 过冲 / 欠冲峰值 Vpeak — — — 0.4 V 过冲 / 欠冲区域(高于 OVDD 或低于 OVSS) Varea 400 MHz — — 0.5 V-ns Vol (ac) 和 Voh (ac) 之间测得的单输出压摆率 tsr 驱动器阻抗 = 34 Ω 2.5 — 5 V/ns 焊盘上升 / 下降不对称之间的压摆 + SSN 引起 tSKD clk = 400 MHz — — 0.1 ns 的压摆 1 请注意, JEDEC JESD79-3D 规格替代本文档中的任何规格。 Vid(ac) 特指开关所需的输入差分电压 | Vtr-Vcp |,其中, Vtr 为 “真正的”输入信号, Vcp 为 “互补”输入信号。最小值等于 Vih(ac) - Vil(ac)。 3 Vix(ac) 的典型值大约应为 0.5 x OVDD, Vix(ac) 应跟踪 OVDD 的变化。 Vix(ac) 表示差分输入信号的交叉电压。 2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39 电气特性 4.8 输出缓冲区阻抗参数 本章节定义了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以下 I/O 类型的 I/O 阻抗参数: · 信号电压通用 I/O (GPIO) · LPDDR2 和 DDR3/DDR3L 模式下的双数据速率 I/O (DDR) 附注 GPIO 和 DDR I/O 的输出阻抗是通过连接到 I/O 管脚的 “长”传输线 的阻抗 Ztl 和入射到传输线的波来实现的。Rpu/Rpd 和 Ztl 形成分压电 路,以定义相对于 OVDD 的特定入射波电压。输出驱动器阻抗通过此 分压电路计算 (请参见图 6)。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4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OVDD PMOS (Rpu) Ztl Ω, L = 20 英寸 ipp_do 面板 预驱动器 Cload = 1p NMOS (Rpd) OVSS U,(V) Vin (do) VDD t,(ns) 0 U,(V) Vout(面板) OVDD Vref2 Vref1 Vref t,(ns) 0 Rpu = Rpd = Vovdd - Vref1 Vref1 Vref2 Vovdd - Vref2 × Ztl × Ztl 图 6. 用于测量的阻抗匹配负载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41 电气特性 4.8.1 单电压 GPIO 输出缓冲区阻抗 表 33 介绍 GPIO 输出缓冲区阻抗 (OVDD 1.8 V)。 表 33. GPIO 输出缓冲区平均阻抗 (OVDD 1.8 V) 参数 符号 驱动强度 (DSE) 典型值 单位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260 130 88 65 52 43 37 Ω 驱动强度 (DSE) 典型值 单位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157 78 53 39 32 26 23 Ω Rdrv 输出驱动器 阻抗 表 34 介绍 GPIO 输出缓冲区阻抗 (OVDD 3.3 V)。 表 34. GPIO 输出缓冲区平均阻抗 (OVDD 3.3 V) 参数 符号 Rdrv 输出驱动器 阻抗 4.8.2 DDR I/O 输出缓冲区阻抗 LPDDR2 接口设计兼容 2009 年 6 月发布的 JESD209-2B LPDDR2 JEDEC 标准。DDR3 接口设计兼 容 2008 年 4 月发布的 JESD79-3D DDR3 JEDEC 标准。 表 35 介绍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的 DDR I/O 输出缓冲区阻抗。 表 35. DDR I/O 输出缓冲区阻抗 典型值 参数 输出驱动器 阻抗 符号 测试条件 DSE (驱动强度) Rdrv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NVCC_DRAM = 1.5 V (DDR3) DDR_SEL = 11 NVCC_DRAM = 1.2 V (LPDDR2) DDR_SEL[1:0] Hi-Z 240 120 80 60 48 40 34 Hi-Z 240 120 80 60 48 40 34 单位 Ω 附注: 1. PVT 间的输出驱动器阻抗通过 ZQ 校准程序控制。 2. 根据 240 Ω 外部参考电阻进行校准。 3. PVT 间的输出驱动器阻抗偏差 (校准精度)为± 5% (最大 / 最小阻抗)。 4. 所有类型 DDR (DR3/DDR3L/LPDDR2) 的所有引脚推荐使用较强的驱动强度, <48 Ω。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4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9 系统模块时序 本章节包含每款 i.MX 6UltraLite 处理器中的模块的时序和电气参数。 4.9.1 复位时序参数 图 7 介绍复位时序,表 36 列出了时序参数。 POR_B (输入) CC1 图 7. 复位时序图 表 36. 复位时序参数 ID CC1 4.9.2 参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1 — RTC_XTALI 周期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1 — RTC_XTALI 周期 POR_B 认定为有效的持续时间。 WDOG 复位时序参数 图 8 介绍 WDOG 复位时序,表 37 列出了时序参数。 WDOGn_B (输出) CC3 图 8. WDOGn_B 时序图 表 37. WDOGn_B 时序参数 ID CC3 参数 WDOGn_B 认定为有效的持续时间 附注 RTC_XTALI 约为 32 kHz。 RTC_XTALI 周期为一个周期或约为 30 μs。 附注 WDOG1_B 输出信号 (对应每个看门狗模块)没有专用引脚,但可通 过 IOMUX 多路复用输出。有关详情,请参见 IOMUX 手册。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43 电气特性 4.9.3 外部接口模块 (EIM) 以下子章节介绍了有关 EIM 的信息。 4.9.3.1 EIM 接口管脚分配 EIM 支持 16 位和 8 位器件在地址 / 数据分离或多路复用模式下运行。表 38 提供了不同模式下 的 EIM 接口面板分配信息。 表 38. EIM 内部模块多路复用1 多路复用的地址 / 数据模式 非多路复用的地址 / 数据模式 8位 设置 EIM_ADDR [15:0] EIM_ADDR [26:16] EIM_DATA [7:0], EIM_EB0_B EIM_DATA [15:08], EIM_EB1_B 1 16 位 16 位 MUM = 0, DSZ = 100 MUM = 0, DSZ = 01 MUM = 0, DSZ = 110 MUM = 0, DSZ = 111 MUM = 0, DSZ = 001 MUM = 0, DSZ = 010 MUM = 1, DSZ = 001 EIM_AD [15:0] EIM_ADDR [26:16] EIM_DATA [07:00] EIM_AD [15:0] EIM_ADDR [26:16] — EIM_AD [15:0] EIM_ADDR [26:16] — EIM_AD [15:0] EIM_ADDR [26:16] — EIM_AD [15:0] EIM_ADDR [26:16] EIM_DATA [07:00] EIM_AD [15:0] EIM_ADDR [26:16] — EIM_AD [15:0] EIM_ADDR [26:16] EIM_AD [07:00] — EIM_DATA [15:08] — — EIM_DATA [15:08] — EIM_AD [15:08] 有关此表中提到的配置端口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4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9.3.2 通用 EIM 时序同步模式 图 9、图 10 和表 39 指定了与 EIM 模块相关的时序。所有 EIM 输出控制信号均可根据相应的认 定 / 否定控制字段由同步至 EIM_BCLK 上升沿的内部时钟认定和解除认定。 , WE2 ... EIM_BCLK WE4 WE3 WE1 WE5 EIM_ADDRxx EIM_CSx_B EIM_WE_B WE6 WE7 WE8 WE9 WE10 WE11 WE12 WE13 WE14 WE15 WE16 WE17 EIM_OE_B EIM_EBx_B EIM_LBA_B 输出数据 图 9. EIM 输出时序图 EIM_BCLK WE18 输入数据 WE19 WE20 EIM_WAIT_B WE21 图 10. EIM 输入时序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45 电气特性 4.9.3.3 EIM 同步访问示例 表 39. EIM 总线时序参数 1 ID BCD = 0 BCD = 1 BCD = 2 BCD = 3 参数 WE1 EIM_BCLK WE2 周期时间2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t — 2xt — 3xt — 4xt — EIM_BCLK 低电平宽度 0.4 x t — 0.8 x t — 1.2 x t — 1.6 x t — WE3 EIM_BCLK 高电平宽度 0.4 x t — 0.8 x t — 1.2 x t — 1.6 x t — WE4 时钟上升至地址有效3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 x t 1.25 -2 x t + 1.75 WE5 时钟上升至地址无效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xt1.25 2xt+ 1.75 WE6 时钟上升至 EIM_CSx_B 有效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 x t 1.25 -2 x t + 1.75 WE7 时钟上升至 EIM_CSx_B 无效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xt1.25 2xt+ 1.75 WE8 时钟上升至 EIM_WE_B 有效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 x t 1.25 -2 x t + 1.75 WE9 时钟上升至 EIM_WE_B 无效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xt1.25 2xt+ 1.75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 x t 1.25 -2 x t + 1.75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xt1.25 2xt+ 1.75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 x t 1.25 -2 x t + 1.75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xt1.25 2xt+ 1.75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 x t 1.25 -2 x t + 1.75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xt1.25 2xt+ 1.75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 x t 1.25 -2 x t + 1.75 WE17 时钟上升至输出数据无效 0.5 x t 1.25 0.5 x t + 1.75 t - 1.25 t + 1.75 1.5 x t 1.25 1.5 x t +1.75 2xt1.25 2xt+ 1.75 WE18 时钟上升前的输入数据建 立时间 WE19 时钟上升后的输入数据保 持时间 WE20 EIM_WAIT_B 时钟上升 前的建立时间 WE21 EIM_WAIT_B 时钟上升 后的保持时间 2 — 4 — — — — — 2 — 2 — — — — — 2 — 4 — — — — — 2 — 2 — — — — — WE10 时钟上升至 EIM_OE_B 有效 WE11 时钟上升至 EIM_OE_B 无效 WE12 时钟上升至 EIM_EBx_B 有效 WE13 时钟上升至 EIM_EBx_B 无效 WE14 时钟上升至 EIM_LBA_B 有效 WE15 时钟上升至 EIM_LBA_B 无效 WE16 时钟上升至输出数据有效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4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1 t 是最大的 EIM 逻辑 (axi_clk) 周期时间。允许的最大 axi_clk 频率取决于固定 / 非固定延迟配置,其中,允许的最大 EIM_BCLK 频率是: — 读取和写入的固定延迟为 132 MHz。 — 只读的可变延迟为 132 MHz。 — 只写的可变延迟为 52 MHz。 在写入的可变延迟配置中,如果 BCD = 0 且 WBCDD = 1 或 BCD = 1,则 axi_clk 必须设为 104 MHz。写入 BCD = 1 和 104 MHz axi_clk 将使 EIM_BCLK 变为 52 MHz。如果至 EIM 的时钟支路降至 104 MHz,则通过此源计时的其他总线将受到影响。有关 详细的时钟树描述,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的 CCM 章节。 2 EIM_BCLK 参数在 50% 点处测量,即,“高”定义为信号值的 50%,“低”定义为信号值的 50%。 3 对于信号测量。“高”定义为信号值的 80%,“低”定义为信号值的 20%。 图 11 到图 14 提供了一些基本 EIM 访问外部存储器设备的示例,以及前面提到的特定控制参数设 置的时序参数。 EIM_BCLK EIM_ADDRxx EIM_CSx_B WE4 WE5 地址 v1 最后有效地址 WE6 WE7 EIM_WE_B EIM_LBA_B EIM_OE_B EIM_EBx_B EIM_DATAxx WE14 WE15 WE10 WE11 WE12 WE13 WE18 D(v1) WE19 图 11. 同步存储器读访问, WSC = 1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47 电气特性 EIM_BCLK WE5 WE4 EIM_ADDRxx 最后有效地址 地址 V1 EIM_CSx_B EIM_WE_B WE6 WE7 WE8 WE9 WE14 EIM_LBA_B WE15 EIM_OE_B WE13 WE12 EIM_EBx_B WE16 EIM_DATAxx WE17 D(V1) 图 12. 同步存储器写访问, WSC = 1、 WBEA = 0 和 WADVN = 0 EIM_BCLK EIM_ADDRxx/ EIM_ADxx EIM_CSx_B EIM_WE_B WE4 最后有效地址 WE16 WE5 地址 V1 WE17 写入数据 WE6 WE7 WE8 WE9 WE14 WE15 EIM_LBA_B EIM_OE_B WE10 WE11 EIM_EBx_B 图 13. 多路复用地址 / 数据 (A/D) 模式,同步写访问, WSC = 6、 ADVA = 0、 ADVN = 1 和 ADH = 1 附注 在 32 位多路复用地址 / 数据 (A/D) 模式下,数据总线上的驱动为 16 MSB。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4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EIM_BCLK EIM_ADDRxx / EIM_ADxx WE4 最后有效地址 WE6 WE19 WE5 地址 V1 数据 WE18 EIM_CSx_B EIM_WE_B WE7 WE15 WE14 EIM_LBA_B WE10 WE11 EIM_OE_B WE12 WE13 EIM_EBx_B 图 14. 16 位多路复用 A/D 模式,同步读访问, WSC = 7、 RADVN = 1、 ADH = 1、 OEA = 0 4.9.3.4 通用 EIM 时序异步模式 图15至图19以及表 40有助于通过对应的EIM位字段和上面提到的时序参数确定异步和DTACK EIM 访问时与片选 (CS) 状态相对的时序参数。 异步读和写访问长度(周期)可能与图 15 至图 18 中所示的长度不同,因为 RWSC、OEN 和 CSN 配置不同。有关 EIM 配置模型的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 结束访问 开始访问 INT_CLK EIM_CSx_B EIM_ADDRxx/ EIM_ADxx MAXCSO WE31 WE32 地址 V1 最后有效地址 下一个地址 EIM_WE_B EIM_LBA_B WE39 WE40 EIM_OE_B WE35 WE36 WE37 WE38 EIM_EBx_B EIM_DATAxx[7:0] WE44 MAXCO D(V1) WE43 MAXDI 图 15. 异步存储器读访问 (RWSC = 5)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49 电气特性 结束访问 开始访问 INT_CLK MAXCSO EIM_CSx_B EIM_ADDRxx/ EIM_ADxx MAXDI WE31 D(V1) 地址 V1 WE32A WE44 EIM_WE_B WE39 EIM_LBA_B WE40A WE35A WE36 EIM_OE_B WE37 WE38 EIM_EBx_B MAXCO 图 16. 异步 A/D 多路复用读访问 (RWSC = 5) EIM_CSx_B EIM_ADDRxx WE31 最后有效地址 WE33 WE32 地址 V1 EIM_WE_B EIM_LBA_B 下一个地址 WE34 WE39 WE40 WE45 WE46 EIM_OE_B EIM_EBx_B EIM_DATAxx WE42 WE41 D(V1) 图 17. 异步存储器写访问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5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EIM_CSx_B EIM_ADDRxx/ WE41 WE31 D(V1) 地址 V1 EIM_DATAxx WE32A WE33 WE34 EIM_WE_B WE39 EIM_LBA_B WE42 WE40A EIM_OE_B WE45 WE46 EIM_EBx_B WE42 图 18. 异步 A/D 多路复用写访问 EIM_CSx_B EIM_ADDRxx WE31 WE32 下一个地址 地址 V1 最后有效地址 EIM_WE_B WE39 WE40 WE35 WE36 WE37 WE38 EIM_LBA_B EIM_OE_B EIM_EBx_B EIM_DATAxx[7:0] WE44 D(V1) WE43 WE48 EIM_DTACK_B WE47 图 19. DTACK 模式读访问 (DAP = 0)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51 电气特性 EIM_CSx_B WE31 EIM_ADDRxx WE32 下一个地址 地址 V1 最后有效地址 EIM_WE_B WE33 WE34 EIM_LBA_B WE39 WE40 WE45 WE46 EIM_OE_B EIM_EBx_B WE42 EIM_DATAxx D(V1) WE41 WE48 EIM_DTACK_B WE47 图 20. DTACK 模式写访问 (DAP = 0) 表 40. 要选择的相关芯片的 EIM 异步时序参数表 参考编号 参数 由同步测量参数决定1 最小值 最大值 (如果 SoC 支持 132 MHz) 单位 WE31 EIM_CSx_B 有效至地址有效 WE4 - WE6 - CSA2 — 3 - CSA ns WE32 地址无效至 EIM_CSx_B 无效 WE7 - WE5 - CSN3 — 3 - CSN ns -3 + (ADVN + ADVA + 1 - CSA) — ns WE8 - WE6 + (WEA - WCSA) — 3 + (WEA - WCSA) ns WE7 - WE9 + (WEN - WCSN) — 3 - (WEN_WCSN) ns WE10 - WE6 + (OEA - RCSA) — 3 + (OEA - RCSA) ns WE10 - WE6 + (OEA + RADVN + RADVA + ADH + 1 - RCSA) -3 + (OEA + RADVN+RADVA +ADH+1-RCSA) 3 + (OEA + RADVN+RADVA+A DH+1-RCSA) ns WE7 - WE11 + (OEN - RCSN) — 3 - (OEN - RCSN) ns WE12 - WE6 + (RBEA - RCSA) — 3 + (RBEA - RCSA) ns t4 WE32A EIM_CSx_B 有效至地址无效 (多路复用 的 A/D WE33 EIM_CSx_B 有效至 (ADVN5 + WE4 - WE7 + ADVA6 + 1 - CSA) + EIM_WE_B 有效 WE34 EIM_WE_B 无效至 EIM_CSx_B 无效 WE35 EIM_CSx_B 有效至 EIM_OE_B 有效 WE35A EIM_CSx_B 有效至 (多路复用 EIM_OE_B 有效 的 A/D) WE36 EIM_OE_B 无效至 EIM_CSx_B 无效 WE37 EIM_CSx_B 有效至 EIM_EBx_B 有效 (读取访问)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5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表 40. 要选择的相关芯片的 EIM 异步时序参数表 (续) 参考编号 WE38 参数 EIM_EBx_B 无效至 由同步测量参数决定1 最小值 最大值 (如果 SoC 支持 132 MHz) 单位 WE7 - WE13 + (RBEN - RCSN) — 3 - (RBEN- RCSN) ns WE14 - WE6 + (ADVA - CSA) — 3 + (ADVA - CSA) ns WE7 - WE15 - CSN — 3 - CSN ns WE14 - WE6 + (ADVN + ADVA + 1 - CSA) -3 + (ADVN + ADVA + 1 - CSA) 3 + (ADVN + ADVA + 1 - CSA) ns WE16 - WE6 - WCSA — 3 - WCSA ns WE16 - WE6 + (WADVN + WADVA + ADH + 1 - WCSA) — 3 + (WADVN + WADVA + ADH + 1 WCSA) ns WE17 - WE7 - CSN — 3 - CSN ns 10 — — ns 10 — — ns 5 — — ns MAXCO - MAXCSO + MAXDI MAXCO MAXCSO + MAXDI — ns 0 0 — ns WE12 - WE6 + (WBEA WCSA) — 3 + (WBEA - WCSA) ns EIM_CSx_B 无效 (读取访问) WE39 EIM_CSx_B 有效至 EIM_LBA_B 有效 WE40 EIM_LBA_B 无效至 EIM_CSx_B 无效 (已断言 ADVL) WE40A EIM_CSx_B 有效至 (多路复用 EIM_LBA_B 无效 的 A/D) WE41 EIM_CSx_B 有效至输出数据 有效 WE41A EIM_CSx_B 有效至输出数据 (多路复用 有效 的 A/D) WE42 输出数据无效至 EIM_CSx_B 无效 MAXCO 从内部驱动 EIM_ADDRxx/ 控 制触发器至芯片输出的输出最 大延迟 MAXCSO CSx 内部驱动触发器至 CSx 输 出的输出最大延迟 MAXDI EIM_DATAxx 从芯片输入数据 至其内部触发器的最大延迟 WE43 输入数据有效至 EIM_CSx_B 无效 WE44 EIM_CSx_B 无效至输入数据 无效 WE45 EIM_CSx_B 有效至 EIM_EBx_B 有效 (写入访问)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53 电气特性 表 40. 要选择的相关芯片的 EIM 异步时序参数表 (续) 参考编号 WE46 参数 EIM_EBx_B 无效至 EIM_CSx_B 无效 最大值 (如果 SoC 支持 132 MHz) 由同步测量参数决定1 最小值 WE7 - WE13 + (WBEN WCSN) — -3 + (WBEN WCSN) ns 10 — — — MAXCO - MAXCSO + MAXDTI MAXCO MAXCSO + MAXDTI — ns 0 0 — ns 单位 (写入访问) MAXDTI 从 EIM_DTACK_B 至其内部 FF 的最大延迟 + 2 个同步周期 WE47 EIM_DTACK_B 有效至 EIM_CSx_B 无效 WE48 EIM_CSx_B 无效至 EIM_DTACK_B 无效 1 2 3 4 5 6 有关此表中提到的配置参数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在此表中,如果是写入操作,则 CSA 是指 WCSA,如果是读取操作,则是指 RCSA。 在此表中,如果是写入操作,则 CSN 是指 WCSN,如果是读取操作,则是指 RCSN。 t 为 axi_clk 周期时间。 在此表中,如果是写入操作,则 ADVN 是指 WADVN,如果是读取操作,则是指 RADVN。 在此表中,如果是写入操作,则 ADVA 是指 WADVA,如果是读取操作,则是指 RADVA。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5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9.4 DDR SDRAM 具体参数 (DDR3 和 LPDDR2) 4.9.4.1 DDR3 参数 i.MX 6UltraLite 支持带 CS0_B、 ODT0 和 SDCKE0 的单片选 DDR3 存储器。 图 21 介绍了 DDR3 基本时序图,时序参数在表 41 中提供。 DDR1 DRAM_SDCLKx_N DRAM_SDCLKx_P DDR2 DDR4 DRAM_CSx_B DDR5 DRAM_RAS_B DDR5 DDR4 DRAM_CAS_B DDR4 DDR5 DDR5 DRAM_SDWE_B DRAM_ODTx / DRAM_SDCKEx DDR4 DDR6 DRAM_ADDRxx DDR7 ROW/BA COL/BA 图 21. DDR3 命令和地址时序图 表 41. DDR3 时序参数 CK = 400 MHz ID 参数 符号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DDR1 DRAM_SDCLKx_P 时钟高电平宽度 tCH 0.47 0.53 tCK DDR2 DRAM_SDCLKx_P 时钟低电平宽度 tCL 0.47 0.53 tCK DDR4 DRAM_CSx_B、 DRAM_RAS_B、 DRAM_CAS_B、 DRAM_SDCKE、 DRAM_SDWE_B、 DRAM_SDODTx 建立时间 tIS 515 — ps DDR5 DRAM_CSx_B、 DRAM_RAS_B、 DRAM_CAS_B、 DRAM_SDCKE、 DRAM_SDWE_B、 DRAM_SDODTx 保持时间 tIH 425 — ps DDR6 地址输出建立时间 tIS 515 — ps DDR7 地址输出保持时间 tIH 425 — ps 1 2 所有测量均参考 Vref 等级。 测量是使用平衡负载以及从输出至 VDD_REF 的 25 Ω 电阻进行的。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55 电气特性 图 22 介绍 DDR3 写时序图。此图的时序参数位于表 42 中。 DRAM_SDCLKx_P DRAM_SDCLKx_N DDR21 DDR22 DRAM_SDQSx_P (输出) DDR18 DDR17 DDR23 DDR17 DDR18 DRAM_DATAxx (输出)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DRAM_DQMx (输出) DM DM DM DM DM DM DM DM DDR17 DDR18 DDR17 DDR18 图 22. DDR3 写周期 表 42. DDR3 写周期 CK = 400MHz ID DDR17 参数 DRAM_DATAxx 和 DRAM_DQMx 至 DRAM_SDQSx_P(差分选通信号) 符号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tDS 175 — ps tDH 200 — ps 的建立时间 DDR18 DRAM_DATAxx 和 DRAM_DQMx 至 DRAM_SDQSx_P(差分选通信号) 的保持时间 DDR21 DRAM_SDQSx_P 上升转换锁存至关联时钟沿换 tDQSS -0.25 +0.25 tCK DDR22 DRAM_SDQSx_P 高电平宽度 tDQSH 0.45 0.55 tCK DDR23 DRAM_SDQSx_P 低电平宽度 tDQSL 0.45 0.55 tCK 1 为了接收报告的建立和保持值,必须执行写校准,以便将 DRAM_SDQSx_P 定位在 DRAM_DATAxx 窗口中间。 所有测量均参考 Vref 等级。 3 测量是使用平衡负载以及从输出至 DDR_VREF 的 25 Ω 电阻进行的。 2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5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图 23 介绍 DDR3 读时序图。此图的时序参数位于表 43 中。 DRAM_SDCLKx_P DRAM_SDCLKx_N DRAM_SDQSx_P (输入) DRAM_DATAxx (输入)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DDR26 图 23. DDR3 读周期 表 43. DDR3 读周期 CK = 400 MHz ID DDR26 参数 符号 单位 — 需要的最小 DRAM_DATAxx 有效窗口宽度 最小值 最大值 450 — ps 1 为了接收报告的建立和保持值,必须执行读校准,以便将 DRAM_SDQSx_P 定位在 DRAM_DATAxx 窗口中间。 所有测量均参考 Vref 等级。 3 测量是使用平衡负载以及从输出至 VDD_REF 的 25 Ω 电阻进行的。 2 4.9.4.2 LPDDR2 参数 i.MX 6UltraLite 支持最多两个芯片负载位于数据总线信号上:SDCKE0/1 和 CS0/1。 图 24 介绍 LPDDR2 基本时序图。此图的时序参数位于表 44 中。 DRAM_SDCLKx_P LP1 DRAM_CSx_B LP4 LP2 LP3 DRAM_SDCKEx LP3 LP3 LP4 DRAM_CAS_B LP3 LP4 图 24. LPDDR2 命令和地址时序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57 电气特性 表 44. LPDDR2 时序参数 CK = 400 MHz ID 1 2 参数 符号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LP1 SDRAM 时钟高电平宽度 tCH 0.45 0.55 tCK LP2 SDRAM 时钟低电平宽度 tCL 0.45 0.55 tCK LP3 DRAM_CSx_B、DRAM_SDCKEx 建立时间 tIS 490 — ps LP4 DRAM_CSx_B、DRAM_SDCKEx 保持时间 tIH 440 — ps LP3 DRAM_CAS_B 建立时间 tIS 490 — ps LP4 DRAM_CAS_B 保持时间 tIH 440 — ps 所有测量均参考 Vref 等级。 测量是使用平衡负载以及从输出至 DDR_VREF 的 25 Ω 电阻进行的。 图 25 介绍 LPDDR2 写时序图。此图的时序参数位于表 45 中。 DRAM_SDCLKx_P DRAM_SDCLKx_N LP21 DRAM_SDCLKx_P (输出) LP18 LP17 LP23 LP22 LP17 LP18 DRAM_DATAxx (输出)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DRAM_DQMx (输出) DM DM DM DM DM DM DM DM LP17 LP17 LP18 LP18 图 25. LPDDR2 写周期 表 45. LPDDR2 写周期 CK = 400 MHz ID LP17 参数 DRAM_DATAxx 和 DRAM_DQMx 至 DRAM_SDQSx_P(差分选通信号) 符号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tDS 320 — ps tDH 320 — ps 的建立时间 LP18 DRAM_DATAxx 和 DRAM_DQMx 至 DRAM_SDQSx_P(差分选通信号) 的保持时间 LP21 DRAM_SDQSx_P 上升转换锁存至关联时钟沿换 tDQSS -0.25 +0.25 tCK LP22 DRAM_SDQSx_P 高电平宽度 tDQSH 0.4 — tCK LP23 DRAM_SDQSx_P 低电平宽度 tDQSL 0.4 — tCK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5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1 为了接收报告的建立和保持值,必须执行写校准,以便将 DRAM_SDQS 定位在 DRAM_DATAxx 窗口中间。 所有测量均参考 Vref 等级。 3 测量是使用平衡负载以及从输出至 DDR_VREF 的 25 Ω 电阻进行的。 2 图 26 介绍 LPDDR2 读时序图。此图的时序参数位于表 46 中。 DRAM_SDCLKx_P DRAM_SDCLKx_N DRAM_SDQSx_P (输入) LP26 DRAM_DATAxx (输入)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图 26. LPDDR2 读周期 表 46. LPDDR2 读周期 CK = 400 MHz ID LP26 参数 LPDDR2 所需的最小 DRAM_DATAxx 有效窗口宽度 符号 —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270 — ps 1 为了接收报告的建立和保持值,必须执行读校准,以便将 DRAM_SDQSx_P 定位在 DRAM_DATA_xx 窗口中间。 所有测量均参考 Vref 等级。 3 测量是使用平衡负载以及从输出至 DDR_VREF 的 25 Ω 电阻进行的。 2 4.10 通用媒体接口 (GPMI) 时序 i.MX 6UltraLite GPMI 控制器是一款灵活接口 NAND Flash 控制器,数据宽度为 8 位,速度最高支 持 200 MB/s I/O,并且具有单独的片选。 它支持异步时序模式、源同步时序模式和 Samsung Toggle 时序模式,将在以下小节中分别介绍。 4.10.1 异步模式 AC 时序 (符合 ONFI 1.0) 异步模式 AC 时序是时钟周期和固定延迟的倍数。异步模式下的最大 GPMI I/O 速度约为 50 MB/s。 图 27 至图 30 介绍了异步模式下不同操作各模块级别 GPMI 之间的相对时序。表 47 介绍了图中所 示的时序参数 (NF1—F17)。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59 电气特性 .!.$?#,% E&ϯ .!.$?#%?" E&Ϯ E&ϭ .!.$?7%?" E&ϱ E&ϰ E&ϲ .!.$?!,% E&ϳ E&ϴ E&ϵ ŽŵŵĂŶĚ .!.$?$!4!XX 图 27. 命令锁存周期时序图 E&ϭ .!.$?#,% E&ϯ .!.$?#%?" E&ϭϬ .!.$?7%?" E&ϱ .!.$?!,% E&ϭϭ E&ϳ E&ϲ E&ϴ EEͺddždž E&ϵ ĚĚƌĞƐƐ 图 28. 地址锁存周期时序图 E&ϭ .!.$?#,% .!.$?#%?" E&ϯ E&ϭϬ E&ϱ .!.$?7%?" E&ϲ .!.$?!,% E&ϳ E&ϵ E&ϴ .!.$?$!4!XX E&ϭϭ ĂƚĂƚŽE& 图 29. 写数据锁存周期时序图 .!.$?#,% .!.$?#%?" E&ϭϰ .!.$?2%?" .!.$?2%!$9?" E&ϭϯ E&ϭϮ .!.$?$!4!XX E&ϭϱ E&ϭϲ E&ϭϳ ĂƚĂĨƌŽŵE& 图 30. 读数据锁存周期时序图 (非 EDO 模式)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6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 .!.$?#%?" E&ϭϰ E&ϭϯ .!.$?2%?" .!.$?2%!$9?" E&ϭϱ E&ϭϮ E&ϭϳ E&ϭϲ EEͺddždž ĂƚĂĨƌŽŵE& 图 31. 读数据锁存周期时序图 (EDO 模式) 表 47. 异步模式时序参数1 ID 参数 时序 T = GPMI 时钟周期 符号 单位 最小值 NF1 NAND_CLE 建立时间 tCLS (AS + DS) × T - 0.12 [ 参见2、3 ] ns NF2 NAND_CLE 保持时间 tCLH DH × T - 0.72 [ 参见 2] ns 2 3 4 5 6 3、2] ns NF3 NAND_CE0_B 建立时间 tCS NF4 NAND_CE0_B 保持时间 tCH (DH+1) × T - 1 [ 参见 2] ns NF5 NAND_WE_B 脉宽 tWP DS × T [ 参见 2] ns NF6 NAND_ALE 建立时间 tALS (AS + DS) × T - 0.49 [ 参见 3、2] (AS + DS + 1) × T [ 参见 ns 2] ns NF7 NAND_ALE 保持时间 tALH (DH × T - 0.42 [ 参见 NF8 数据建立时间 tDS DS × T - 0.26 [ 参见 2] ns NF9 数据保持时间 tDH DH × T - 1.37 [ 参见 2] ns NF10 写入周期时间 tWC (DS + DH) × T [ 参见 2] ns NF11 1 最大值 NAND_WE_B 保持时间 tWH 4 DH × T [ 参见 2] (AS + 2) × T [ 参见 3、2] ns — ns NF12 准备进入 NAND_RE_B 低电平 tRR NF13 NAND_RE_B 脉宽 tRP DS × T [ 参见 2] ns NF14 读周期时间 tRC (DS + DH) × T [ 参见 2] ns 2] ns NF15 NAND_RE_B 高保持时间 tREH NF16 读取时的数据建立 tDSR — (DS × T -0.67)/18.38 [ 参见 5、6 ] ns NF17 读取时的数据保持 tDHR 0.82/11.83 [ 参见 5、6] — ns DH × T [ 参见 GPMI异步模式输出时序由该模块的内部寄存器HW_GPMI_TIMING0_ADDRESS_SETUP、HW_GPMI_TIMING0_DATA_SETUP 和 HW_GPMI_TIMING0_DATA_HOLD 控制。此 AC 时序取决于这些寄存器的设置。在此表中, AS/DS/DH 代表其中每种设置。 AS 最小值可以为 0,但 DS/DH 的最小值为 1。 T = GPMI 时钟周期 -0.075ns (最大 p-p 抖动的一半)。 NF12 由设计保证。 非 EDO 模式。 EDO 模式, GPMI 时钟 ≈ 100 MHz (AS = DS = DH = 1、 GPMI_CTL1 [RDN_DELAY] = 8、 GPMI_CTL1 [HALF_PERIOD] = 0)。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61 电气特性 在 EDO 模式 ( 图 30) 下,NF16/NF17 与非 EDO 模式 ( 图 29) 下的定义不同。它们被称为 tREA/tRHOH (RE# 访问时间 /RE# 高电平至输出的保持时间)。在 50 MB/s EDO 模式下,它们的典型值为 16 ns (对于 tREA 为最大) /15 ns (对于 tRHOH 为最小)。在 EDO 模式下, GPMI 将在内部 DPLL 提供 的延迟 NAND_RE_B 的上升沿处采样 NAND_DATAxx。延迟值由 GPMI_CTRL1.RDN_DELAY 控制 (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的 GPMI 章节)。在 50 MT/s EDO 模式下,此控制寄存器的典型值 为 0x8。但是,如果板级延迟足够长且无法忽略,则应加大延迟值,以补偿板级延迟。 4.10.2 源同步模式 AC 时序 (符合 ONFI 2.x) 图 32 至图 34 介绍了源同步模式的写和读时序。 .!.$?#%?" 1) 1) 1) 1$1'B&/( 1) 1) 1) 1$1'B$/( 1) 1) 1$1'B:(5(B% 1) 1$1'B&/. 1$1'B'46 1$1'B'46 2XWSXWHQDEOH 1) 1) 1) 1) 1$1'B'$7$>@ &0' $'' 1$1'B'$7$>@ 2XWSXWHQDEOH 图 32. 源同步模式命令和地址时序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6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 1) 1) 1) .!.$?#,% 1) 1) 1) 1) 1) .!.$?!,% 1) 1) 1$1'B:(5(B% 1) .!.$?#,+ 1) 1) .!.$?$13 .!.$?$13 2XWSXWHQDEOH 1) 1) .!.$?$1;= 1) 1) .!.$?$1;= 2XWSXWHQDEOH 图 33. 源同步模式数据写入时序图 .!.$?#%?" 1) 1) 1) 1) .!.$?#,% 1$1'B$/( .!.$?7%2% 1) 1) 1) 1) 1) 1) 1) 1) 1) 1) .!.$?#,+ .!.$?$13 .!.$?$13 /UTPUTENABLE .!.$?$!4!;= .!.$?$!4!;= /UTPUTENABLE 图 34. 源同步模式数据读取时序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63 电气特性 .!.$?$13 E&ϯϬ Ϭ .!.$?$!4!;= E&ϯϬ ϭ Ϯ E&ϯϭ ϯ E&ϯϭ 图 35. NAND_DQS/NAND_DQ 读有效窗口 表 48. 源同步模式时序参数1 ID 参数 时序 T = GPMI 时钟周期 符号 最小值 NF18 NAND_CE0_B 访问时间 tCE NF19 NAND_CE0_B 保持时间 单位 最大值 CE_DELAY × T - 0.79 [ 参见 2 ] tCH 0.5 × tCK - 0.63 [ 参见 2] ns ns NF20 命令 / 地址 NAND_DATAxx 建立时间 tCAS 0.5 × tCK - 0.05 ns NF21 命令 / 地址 NAND_DATAxx 保持时间 tCAH 0.5 × tCK - 1.23 ns tCK — NF22 时钟周期 NF23 前同步码延迟 tPRE ns PRE_DELAY × T - 0.29 [ 参见 2] 参见 2] ns NF24 后同步码延迟 tPOST NF25 NAND_CLE 和 NAND_ALE 建立时间 tCALS 0.5 × tCK - 0.86 ns NF26 NAND_CLE 和 NAND_ALE 保持时间 tCALH 0.5 × tCK - 0.37 ns tDQSS 参见 2] ns NF27 NAND_CLK 至第一个 NAND_DQS 的锁存转换 POST_DELAY × T - 0.78 [ T - 0.41 [ ns NF28 数据写入建立 — 0.25 × tCK - 0.35 — NF29 数据写入保持 — 0.25 × tCK - 0.85 — NF30 NAND_DQS/NAND_DQ 读取建立偏差 — — 2.06 — NF31 NAND_DQS/NAND_DQ 读取保持偏差 — — 1.95 — 1 GPMI 源同步模式输出时序由该模块的内部寄存器 GPMI_TIMING2_CE_DELAY、 GPMI_TIMING_PREAMBLE_DELAY、 GPMI_TIMING2_POST_DELAY 控制。此 AC 时序取决于这些寄存器的设置。在此表中, CE_DELAY/PRE_DELAY/ POST_DELAY 代表其中每种设置。 2 T = tCK (GPMI 时钟周期) -0.075ns (最大 p-p 抖动的一半)。 对于 DDR 源同步模式,图 35 介绍了 NAND_DQS/NAND_DATAxx 读有效窗口的时序图。在 200MB/s 时,tDQSQ 的典型值为 0.85ns(最大),而 tQHS 的典型值为 1ns(最大)。GPMI 将在延迟 NAND_DQS 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为采样 NAND_DATA[7:0],该信号可由内部 DPLL 提供。该延迟值由 GPMI 寄 存器 GPMI_READ_DDR_DLL_CTRL 控制。SLV_DLY_TARGET(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的 GPMI 章节)。一般来说,此寄存器的典型延迟值等于 0x7,它表示预期延迟为 1/4 个时钟周期。但 是,如果板级延迟足够长且无法忽略,则应加大延迟值,以补偿板级延迟。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6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0.3 4.10.3.1 Samsung Toggle 模式 AC 时序 命令和地址时序 附注 Samsung Toggle 模式命令和地址时序与符合 ONFI 1.0 的异步模式 AC 时 序相同。详情请参见第 4.10.1 节,“异步模式 AC 时序 (符合 ONFI 1.0)”。 4.10.3.2 读取和写入时序 DEV?CLK .!.$?#%X?" .!.$?#,% .!.$?!,% .!.$?7%?" .!.$?2%?" .& .!.$?$13 .!.$?$!4!;= .& T#+ T#+ 图 36. Samsung Toggle 模式数据写入时序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65 电气特性 DEV?CLK .!.$?#%X?" .& .!.$?#,% .!.$?!,% .!.$?7%?" T#+ .& T#+ .& .!.$?2%?" T#+ T#+ T#+ .!.$?$13 .!.$?$!4!;= 图 37. Samsung Toggle 模式数据读取时序 表 49. Samsung Toggle 模式时序参数1 ID 参数 符号 时序 T = GPMI 时钟周期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NF1 NAND_CLE 建立时间 tCLS (AS + DS) × T - 0.12 [ 参见2、3 ] — NF2 NAND_CLE 保持时间 tCLH DH × T - 0.72 [ 参见 2] — NF3 NAND_CE0_B 建立时间 tCS (AS + DS) × T - 0.58 [ 参见 3、2] — NF4 NAND_CE0_B 保持时间 tCH DH × T - 1 [ 参见 2] — NF5 NAND_WE_B 脉宽 tWP DS × T [ 参见 2] — NF6 NAND_ALE 建立时间 tALS (AS + DS) × T - 0.49 [ 参见 3、2] — NF7 NAND_ALE 保持时间 tALH DH × T - 0.42 [ 参见 2] — NF8 命令 / 地址 NAND_DATAxx 建立时间 tCAS DS × T - 0.26 [ 参见 2] — NF9 命令 / 地址 NAND_DATAxx 保持时间 tCAH DH × T - 1.37 [ 参见 2] — NF18 NAND_CEx_B 访问时间 tCE CE_DELAY × T [ 参见4、2] — ns NF22 时钟周期 tCK — — ns NF23 前同步码延迟 tPRE PRE_DELAY × T [ 参见5、2] — ns NF24 后同步码延迟 tPOST POST_DELAY × T +0.43 [ 参见 2] — n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6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表 49. Samsung Toggle 模式时序参数1 (续) ID NF28 NF29 NF30 NF31 1 2 3 4 5 6 7 参数 时序 T = GPMI 时钟周期 符号 数据写入建立 tDS6 数据写入保持 6 tDH 7 NAND_DQS/NAND_DQ 读取建立偏差 tDQSQ NAND_DQS/NAND_DQ 读取保持偏差 tQHS7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0.25 × tCK - 0.32 — ns 0.25 × tCK - 0.79 — ns — 3.18 — — 3.27 — GPMI Toggle模式输出时序由该模块的内部寄存器HW_GPMI_TIMING0_ADDRESS_SETUP、HW_GPMI_TIMING0_DATA_SETUP 和 HW_GPMI_TIMING0_DATA_HOLD 控制。此 AC 时序取决于这些寄存器的设置。在此表中, AS/DS/DH 代表每种设置。 AS 最小值可以为 0,但 DS/DH 的最小值为 1。 T = tCK (GPMI 时钟周期)-0.075ns (最大 p-p 抖动的一半)。 CE_DELAY 代表 HW_GPMI_TIMING2[CE_DELAY]。 NF18 由设计保证。开始读 / 写操作充足的时间将 ALE/CLE 断言为低级 PRE_DELAY+1) ≥ (AS+DS)。 如图 36 中所示。 如图 37 中所示。 对于DDR Toggle模式,图35介绍了NAND_DQS/NAND_DATAxx读有效窗口的时序图。在133MB/s 时, tDQSQ 的典型值为 1.4ns (最大),而 tQHS 的典型值为 1.4ns (最大)。 GPMI 将在延迟 NAND_DQS 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沿采样 NAND_DATA[7:0],该信号由内部 DPLL 提供。此寄存器的 延迟值由 GPMI 寄存器 GPMI_READ_DDR_DLL_CTRL 控制。 SLV_DLY_TARGET (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的 GPMI 章节)。一般来说,典型延迟值等于 0x7,它表示预期延迟为 1/4 个时 钟周期。但是,如果板级延迟足够长且无法忽略,则应加大延迟值,以补偿板级延迟。 4.11 外部外设接口参数 以下小节提供了与外部外设接口相关的信息。 4.11.1 4.11.1.0.1 CMOS 传感器接口 (CSI) 时序参数 门控时钟模式时序 图 38 和图 39 介绍了 CSI 的门控时钟模式时序,表 50 介绍了图中所示的时序参数 (P1-P7)。帧从 CSI_VSYNC (VSYNC) 上的上升 / 下降沿开始,然后 CSI_HSYNC (HSYNC) 有效并保持。只要 HSYNC 有效,则像素时钟 CSI_PIXCLK (PIXCLK) 均有效。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67 电气特性 CSI_VSYNC P1 CSI_HSYNC P7 P2 P5 P6 CSI_PIXCLK P3 P4 CSI_DATA[15:00] 图 38. CSI 门控时钟模式 — 下降沿处感测数据,上升沿处锁存数据 CSI_VSYNC P1 CSI_HSYNC P7 P2 P6 P5 CSI_PIXCLK P3 P4 CSI_DATA[15:00] 图 39. CSI 门控时钟模式 — 上升沿处感测数据,下降沿处锁存数据 表 50. CSI 门控时钟模式时序参数 ID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元 P1 CSI_VSYNC 至 CSI_HSYNC 时间 tV2H 33.5 — ns P2 CSI_HSYNC 建立时间 tHsu 1 — ns P3 CSI 数据建立时间 tDsu 1 — ns P4 CSI 数据保持时间 tDH 1 — ns P5 CSI 像素时钟高电平时间 tCLKh 3.75 — ns P6 CSI 像素时钟低电平时间 tCLKl 3.75 — ns P7 CSI 像素时钟频率 fCLK — 148.5 MHz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6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1.1.0.2 非门控时钟模式时序 图 40 介绍了 CSI 的非门控时钟模式时序,表 51 介绍了图中所示的时序参数 (P1-P6)。在非门控模 式下,使用的是 CSI_VSYNC 和 CSI_PIXCLK 信号,忽略 CSI_HSYNC 信号。 CSI_VSYNC P1 P6 P5 P4 CSI_PIXCLK P2 P3 CSI_DATA[15:00] 图 40. CSI 非门控时钟模式 — 时序参数 表 51. CSI 非门控时钟模式时序参数 ID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元 tVSYNC 33.5 — ns P1 CSI_VSYNC 至像素时钟时间 P2 CSI 数据建立时间 tDsu 1 — ns P3 CSI 数据保持时间 tDH 1 — ns P4 CSI 像素时钟高电平时间 tCLKh 3.75 — ns P5 CSI 像素时钟低电平时间 tCLKl 3.75 — ns P6 CSI 像素时钟频率 fCLK — 148.5 MHz CSI 使芯片可以直接连接至外部 CMOS 图像传感器,它们被分为非智能或智能,如下所示: · 非智能传感器仅支持传统的传感器时序 (垂直同步 (VSYNC) 和水平同步 (HSYNC))并且 仅输出 Bayer 和统计数据。 · 智能传感器支持 CCIR656 视频解码器格式,而且还可执行额外的图像处理(如图像压缩、 图像预过滤和不同数据输出格式)。 以下小节介绍了门控和非门控时钟模式下的 CSI 时序。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69 电气特性 4.11.2 ECSPI 时序参数 本章节介绍 ECSPI 模块的时序参数。在主机和从机模式下, ECSPI 具有单独的时序参数。 4.11.2.1 ECSPI 主机模式时序 图 41 介绍了 ECSPI 在主机模式下的时序。表 52 列出了 ECSPI 主机模式时序特性。 ECSPIx_RDY_B ECSPIx_SS_B CS10 CS2 CS3 CS1 CS5 CS6 CS4 ECSPIx_SCLK CS2 CS7 CS3 ECSPIx_MOSI ECSPIx_MISO CS8 CS9 图 41. ECSPI 主机模式时序图 表 52. ECSPI 主机模式时序参数 ID CS1 参数 ECSPIx_SCLK 周期时间 — 读取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tclk 43 15 — ns tSW 21.5 7 — ns tRISE/FALL — — ns ECSPIx_SCLK 周期时间 — 写入 CS2 ECSPIx_SCLK 高或低时间 — 读取 ECSPIx_SCLK 高或低时间 — 写入 CS3 ECSPIx_SCLK 上升或下降1 CS4 ECSPIx_SS_B 脉宽 tCSLH 半个 ECSPIx_SCLK 周期 — ns CS5 ECSPIx_SS_B 前置时间 (CS 建立时间) tSCS 半个 ECSPIx_SCLK 周期 - 4 — ns CS6 ECSPIx_SS_B 滞后时间 (CS 保持时间) tHCS 半个 ECSPIx_SCLK 周期 - 2 — ns CS7 ECSPIx_MOSI 传播延迟 (CLOAD = 20 pF) tPDmosi -1 1 ns CS8 ECSPIx_MISO 建立时间 tSmiso 14 — ns CS9 ECSPIx_MISO 保持时间 tHmiso 0 — ns tSDRY 5 — ns CS10 RDY 至 ECSPIx_SS_B 时间2 1 2 请参见具体的 I/O 交流参数第 4.7 节,“I/O 交流参数”。 SPI_RDY 由 ipg_clk 进行内部采样,并与所有其他 CSPI 信号异步。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7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1.2.2 ECSPI 从机模式时序 图 42 介绍了 ECSPI 在从机模式下的时序。表 53 列出了 ECSPI 从机模式时序特性。 ECSPIx_SS_B CS5 CS6 CS2 CS1 CS4 ECSPIx_SCLK CS2 CS9 ECSPIx_MISO CS7 ECSPIx_MOSI CS8 图 42. ECSPI 从机模式时序图 表 53. ECSPI 从机模式时序参数 ID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tclk 15 43 — ns tSW 7 21.5 — ns CS4 ECSPIx_SS_B 脉宽 tCSLH 半个 ECSPIx_SCLK 周期 — ns CS5 ECSPIx_SS_B 前置时间 (CS 建立时间) tSCS 5 — ns CS6 ECSPIx_SS_B 滞后时间 (CS 保持时间) tHCS 5 — ns CS7 ECSPIx_MOSI 建立时间 tSmosi 4 — ns CS8 ECSPIx_MOSI 保持时间 tHmosi 4 — ns CS9 ECSPIx_MISO 传播延迟 (CLOAD = 20 pF) tPDmiso 4 19 ns CS1 ECSPIx_SCLK 周期时间 — 读取 ECSPI_SCLK 周期时间 — 写入 CS2 ECSPIx_SCLK 高或低时间 — 读取 ECSPIx_SCLK 高或低时间 — 写入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71 电气特性 超高速 SD/SDIO/MMC 主机接口 (uSDHC) 交流时序 4.11.3 本章节介绍了 uSDHC 的电气信息,包括 SD/eMMC4.3(单数据传输速率)时序、eMMC4.4/4.41/4.5 (双数据传输速率)时序和 SDR104/50(SD3.0) 时序。 4.11.3.1 SD/eMMC4.3 (单数据传输速率)交流时序 图 43 介绍了 SD/eMMC4.3 的时序,表 54 列出了 SD/eMMC4.3 的时序特性。 SD4 SD2 SD1 SD5 SDx_CLK SD3 SD6 从 uSDHC 输出到卡 SDx_DATA[7:0] SD7 SD8 从卡输入到 uSDHC SDx_DATA[7:0] 图 43. SD/eMMC4.3 时序 表 54. SD/eMMC4.3 接口时序规格 ID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时钟频率 (低速) fPP1 0 400 kHz 时钟频率 (SD/SDIO 全速 / 高速) fPP2 0 25/50 MHz 时钟频率 (MMC 全速 / 高速) fPP3 0 20/52 MHz 时钟频率 (标识模式) fOD 100 400 kHz SD2 时钟低电平时间 tWL 7 — ns SD3 时钟高电平时间 tWH 7 — ns SD4 时钟上升时间 tTLH — 3 ns SD5 时钟下降时间 tTHL — 3 ns 3.6 ns 卡输入时钟 SD1 uSDHC 输出 / 卡输入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 SD6 tOD uSDHC 输出延迟 -6.6 uSDHC 输入 / 卡输出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 SD7 uSDHC 输入建立时间 tISU 2.5 — ns SD8 uSDHC 输入保持时间4 tIH 1.5 — n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7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1 在低速模式下,卡时钟必须低于 400 kHz,电压范围为 2.7 至 3.6 V。 在 SD/SDIO 卡的正常速度(全速)模式下,时钟频率可以为 0-25 MHz 之间的任何值。在高速模式下,时钟频率可以为 0-50 MHz 之间的任何值。 3 在 MMC 卡的正常速度(全速)模式下,时钟频率可以为 0-20 MHz 之间的任何值。在高速模式下,时钟频率可以为 0-52 MHz 之间的任何值。 4 为了满足保持时间,时钟输入与 cmd/ 数据输入之间的延迟差不得超过 2 ns。 2 4.11.3.2 eMMC4.4/4.41 (双数据传输速率)交流时序 图 44 介绍了 eMMC4.4/4.41 的时序,表 55 列出了 eMMC4.4/4.41 的时序特性。请注意,仅对时钟 两个边沿上的数据进行了采样 (不适用于 CMD)。 SD1 SDx_CLK SD2 SD2 从 eSDHCv3 输出到卡 SDx_DATA[7:0] ...... SD3 SD4 从卡输入到 eSDHCv3 SDx_DATA[7:0] ...... 图 44. eMMC4.4/4.41 时序 表 55. eMMC4.4/4.41 接口时序规格 ID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卡输入时钟 SD1 时钟频率 (eMMC4.4/4.41 DDR) fPP 0 52 MHz SD1 时钟频率 (SD3.0 DDR) fPP 0 50 MHz 7.1 ns uSDHC 输出 / 卡输入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 SD2 uSDHC 输出延迟 tOD 2.5 uSDHC 输入 / 卡输出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 SD3 uSDHC 输入建立时间 tISU 2.6 — ns SD4 uSDHC 输入保持时间 tIH 1.5 — n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73 电气特性 4.11.3.3 SDR50/SDR104 交流时序 图 45 介绍了 SDR50/SDR104 的时序,表 56 列出了 SDR50/SDR104 的时序特性。 6' 6' 6' 6&. 6'6' ELWRXWSXWIURPX6'+&WRFDUG 6' 6' ELWLQSXWIURPFDUGWRX6'+& 6' 图 45. SDR50/SDR104 时序 表 56. SDR50/SDR104 接口时序规格 ID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卡输入时钟 SD1 时钟频率周期 tCLK 5.0 — ns SD2 时钟低电平时间 tCL 0.3*tCLK 0.7*tCLK ns SD2 时钟高电平时间 tCH 0.3*tCLK 0.7*tCLK ns SDR50 中的 uSDHC 输出 / 卡输入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 SD4 tOD uSDHC 输出延迟 –3 1 ns SDR104 中的 uSDHC 输出 / 卡输入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 SD5 tOD uSDHC 输出延迟 –1.6 1 ns SDR50 中的 uSDHC 输入 / 卡输出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 SD6 uSDHC 输入建立时间 tISU 2.5 — ns SD7 uSDHC 输入保持时间 tIH 1.5 — ns SDR104 中的 uSDHC 输入 / 卡输出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1 SD8 1 tODW 卡输出数据窗口 0.5*tCLK — ns SDR104 模式下的数据窗口为变量。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7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1.3.4 HS200 模式时序 图 46 介绍了 HS200 模式的时序,表 57 列出了 HS200 的时序特性。 6' 6' 6' 6&. 6'6' ELWRXWSXWIURPX6'+&WRFDUG 6' 6' ELWLQSXWIURPFDUGWRX6'+& 6' 图 46. HS200 模式时序 表 57. HS200 接口时序规格 ID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卡输入时钟 SD1 时钟频率周期 tCLK 5.0 — ns SD2 时钟低电平时间 tCL 0.3*tCLK 0.7*tCLK ns SD2 时钟高电平时间 tCH 0.3*tCLK 0.7*tCLK ns HS200 中的 uSDHC 输出 / 卡输入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 SD5 tOD uSDHC 输出延迟 –1.6 1 ns HS200 中的 uSDHC 输入 / 卡输出 SD_CMD、 SDx_DATAx (参考 CLK)1 SD8 1 tODW 卡输出数据窗口 0.5*tCLK — ns HS200 适合于 8 位,而 SDR104 适合于 4 位。 4.11.3.5 3.3 V 和 1.8 V 信号的总线工作条件 SD/eMMC4.3 和 eMMC4.4/4.41 模式的信号电平为 3.3 V。SDR104/SDR50 模式的信号电平为 1.8 V。 NVCC_SD1 电源的直流参数与第 34 页上的表 24,“信号电压 GPIO 直流参数”中所示参数相同。 4.11.4 以太网控制器 (ENET) 交流电气参数 以下所示为芯片I/O引脚处的时序规格,必须相应地进行转换,以达到物理接口的时序规格/约束。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75 电气特性 4.11.4.1 ENET MII 模式时序 本小节介绍了 MII 接收、发送、异步输入和串行管理信号时序。 4.11.4.1.1 MII 接收信号时序 (ENET_RX_DATA3、 2、 1、 0、 ENET_RX_EN、 ENET_RX_ER 和 ENET_RX_CLK) 此接收器可在 ENET_RX_CLK 的最大频率最高支持 25 MHz + 1% 时正常运行。无最低频率要求。 此外,处理器时钟频率必须超过 ENET_RX_CLK 频率的两倍。 图 47 介绍了 MII 接收信号时序。表 58 介绍了图中所示时序参数 (M1-4)。 M3 ENET_RX_CLK(输入) M4 ENET_RX_DATA3,2,1,0 (输入) ENET_RX_EN ENET_RX_ER M1 M2 图 47. MII 接收信号时序图 表 58. MII 接收信号时序 特性 1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ENET_RX_DATA3、 2、 1、 0、 ENET_RX_EN、 ENET_RX_ER 至 5 — ns 5 — ns ID M1 ENET_RX_CLK 的建立时间 M2 ENET_RX_CLK 至 ENET_RX_DATA3、2、1、0、ENET_RX_EN、 ENET_RX_ER 的保持时间 M3 ENET_RX_CLK 高电平脉宽 35% 65% ENET_RX_CLK 周期 M4 ENET_RX_CLK 低电平脉宽 35% 65% ENET_RX_CLK 周期 1 ENET_RX_EN、 4.11.4.1.2 ENET_RX_CLK 和 ENET0_RXD0 与 10 Mbps 7 线接口模式下的时序相同。 MII 发送信号时序 (ENET_TX_DATA3、 2、 1、 0、 ENET_TX_EN、 ENET_TX_ER 和 ENET_TX_CLK) 此发送器可在 ENET_TX_CLK 的最大频率最高支持 25 MHz + 1% 时正常运行。无最低频率要求。 此外,处理器时钟频率必须超过 ENET_TX_CLK 频率的两倍。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7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图 48 介绍了 MII 发送信号时序。表 59 介绍了图中所示时序参数 (M5-8)。 M7 ENET_TX_CLK(输入) M5 M8 ENET_TX_DATA3,2,1,0 (输出) ENET_TX_EN ENET_TX_ER M6 图 48. MII 发送信号时序图 表 59. MII 发送信号时序 特性 1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ENET_TX_CLK至ENET_TX_DATA3、2、1、0、ENET_TX_EN、 5 — ns — 20 ns ID M5 ENET_TX_ER 无效 M6 ENET_TX_CLK至ENET_TX_DATA3、2、1、0、ENET_TX_EN、 ENET_TX_ER 有效 M7 ENET_TX_CLK 高电平脉宽 35% 65% ENET_TX_CLK 周期 M8 ENET_TX_CLK 低电平脉宽 35% 65% ENET_TX_CLK 周期 1 ENET_TX_EN、 4.11.4.1.3 ENET_TX_CLK 和 ENET0_TXD0 与 10 Mbps 7 线接口模式下的时序相同。 MII 异步输入信号时序 (ENET_CRS 和 ENET_COL) 图 49 介绍了 MII 异步输入时序。表 60 介绍了图中所示时序参数 (M9)。 ENET_CRS、ENET_COL M9 图 49. MII 异步输入时序图 表 60. MII 异步输入信号时序 ID M91 1 特性 ENET_CRS 至 ENET_COL 最小脉宽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1.5 — ENET_TX_CLK 周期 ENET_COL 与 10-Mbs 7 线接口模式下的时序相同。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77 电气特性 4.11.4.1.4 MII 串行通道时序 (ENET_MDIO 和 ENET_MDC) MDC 频率设计为等于或小于 2.5 MHz,以符合 IEEE 802.3 MII 规范。但是,ENET 可在最大 MDC 频率达 15 MHz 下正常工作。 图 50 介绍了 MII 异步输入时序。表 61 介绍了图中所示时序参数 (M10-15)。 M14 M15 ENET_MDC(输出) M10 ENET_MDIO(输出) M11 ENET_MDIO(输入) M12 M13 图 50. MII 串行管理通道时序图 表 61. MII 串行管理通道时序 ID 特性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M10 ENET_MDC 下降沿至 ENET_MDIO 输出无效 (最小传播延迟) 0 — ns M11 ENET_MDC 下降沿至 ENET_MDIO 输出有效 (最大传播延迟) — 5 ns M12 ENET_MDIO (输入)至 ENET_MDC 上升沿建立时间 18 — ns M13 ENET_MDIO (输入)至 ENET_MDC 上升沿保持时间 0 — ns M14 ENET_MDC 高电平脉宽 40% 60% ENET_MDC 周期 M15 ENET_MDC 低电平脉宽 40% 60% ENET_MDC 周期 4.11.4.2 RMII 模式时序 在 RMII 模式下, ENET_CLK 用作 REF_CLK,它是一个 50 MHz ± 50 ppm 持续参考时钟。 ENET_RX_EN 用作 RMII 中的 ENET_RX_EN。 RMII 模式下的其他信号包括 ENET_TX_EN、 ENET_TX_DATA[1:0]、 ENET_RX_DATA[1:0] 和 ENET_RX_ER。 图 51 介绍了 RMII 模式时序。表 62 介绍了图中所示时序参数 (M16-21)。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7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M16 M17 ENET_CLK(输入) M18 ENET_TX_DATA(输出) ENET_TX_EN M19 ENET_RX_EN(输入) ENET_RX_DATA[1:0] ENET_RX_ER M20 M21 图 51. RMII 模式信号时序图 表 62. RMII 信号时序 ID 特性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M16 ENET_CLK 高电平脉宽 35% 65% ENET_CLK 周期 M17 ENET_CLK 低电平脉宽 35% 65% ENET_CLK 周期 M18 ENET_CLK 至 ENET0_TXD[1:0], ENET_TX_DATA 无效 4 — ns M19 ENET_CLK 至 ENET0_TXD[1:0], ENET_TX_DATA 有效 — 13 ns M20 ENET_RX_DATAD[1:0]、ENET_RX_EN(ENET_RX_EN)、ENET_RX_ER 2 — ns 2 — ns 至 ENET_CLK 的建立时间 M21 ENET_CLK 至 ENET_RX_DATAD[1:0]、 ENET_RX_EN、 ENET_RX_ER 的保持时间 4.11.5 灵活控制器局域网 (FLEXCAN) 交流电气规格 灵活控制器局域网 (FlexCAN) 模块是一个通信控制器,它根据 CAN 2.0B 协议规范实施 CAN 协 议。 该处理器提供两个 CAN 模块用于系统设计。两个模块的 Tx 和 Rx 端口与其他 I/O 引脚多路 复用。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的 IOMUC 章节,以了解显示 Tx 和 Rx 引 脚的端口;这些端口的名称分别为 FLEXCAN_TX 和 FLEXCAN_RX。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79 电气特性 4.11.6 I2C 模块时序参数 本章节介绍了 I2C 模块的时序参数。图 52 介绍了 I2C 模块的时序,表 63 列出了 I2C 模块的时 序特性。 IC11 IC10 I2Cx_SDA I2Cx_SCLIC2 开始 IC9 IC7 IC4 IC8 IC10 IC11 IC6 IC3 停止 开始 开始 IC5 IC1 图 52. I2C 总线时序 表 63. I2C 模块时序参数 标准模式 ID 快速模式 参数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IC1 I2Cx_SCL 周期时间 10 — 2.5 — µs IC2 保持时间 (重复) START 条件 4.0 — 0.6 — µs IC3 STOP 条件的建立时间 4.0 — 0.6 — µs IC4 数据保持时间 01 3.452 01 0.92 µs IC5 I2Cx_SCL 时钟的 HIGH 周期 4.0 — 0.6 — µs IC6 I2Cx_SCL 时钟的 LOW 周期 4.7 — 1.3 — µs IC7 重复 START 条件的建立时间 4.7 — 0.6 — µs IC8 数据建立时间 250 — 1003 — ns IC9 STOP 和 START 条件之前的总线空闲时间 4.7 — 1.3 — µs IC10 I2Cx_SDA 和 I2Cx_SCL 信号的上升时间 — 1000 20 +0.1Cb4 300 ns IC11 I2Cx_SDA 和 I2Cx_SCL 信号的下降时间 — 300 20 +0.1Cb4 300 ns IC12 每条总线线路的电容负载 (Cb) — 400 — 400 pF 1 器件必须在内部为 I2Cx_SDA 信号提供至少 300 ns 的保持时间,以连接 I2Cx_SCL 下降沿的未定义区域。 只有在器件不延长 I2Cx_SCL 信号的 LOW 周期 (ID 号 IC5)时,才必须满足最大保持时间。 3 可在标准模式 I2C 总线系统中使用快速模式 I2C 总线器件,但必须满足建立时间 (ID 号 IC7)为 250 ns 的要求。器件不延长 I2Cx_SCL 信号的 LOW 周期时,将自动适用该情形。 如果此类器件确实延长了I2Cx_SCL信号的LOW周期,则它必须在释放I2Cx_SCL线路之前,将下一个数据位输出至I2Cx_SDA 线路 max_rise_time (IC9) + data_setup_time (IC7) = 1000 + 250 = 1250 ns (根据标准模式 I2C 总线规范)。 4 C = 一条总线线路的总电容,单位为 pF。 b 2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8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1.7 脉宽调制器 (PWM)时序参数 本章节介绍了 PWM 的电气信息。可将 PWM 编程来选择三个时钟信号之一作为其时钟源。选 定的时钟信号将在输入至计数器之前通过预分频器。通过脉宽调制器输出 (PWMO) 外部引脚提 供输出。 图 53 介绍了 PWM 的时序,表 64 列出了 PWM 的时序参数。 0 0 07-N?/54 图 53. PWM 时序 表 64. PWM 输出时序参数 ID 4.11.8 参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PWM 模块时钟频率 0 ipg_clk MHz P1 PWM 输出高电平脉宽 15 — ns P2 PWM 输出低电平脉宽 15 — ns QUAD SPI (QSPI) 时序参数 本章节介绍了 QSPI 的电气信息。所有数据来自器件的负边沿数据启动和正边沿数据捕获,如本章 节中的时序图所示。 附注 测量所用的输出引脚负载为 35 pF。 I/P 上升时间 = 1 ns 时序假定 QSPI_SMPR 寄存器的设置为 0x0000_000x(详情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81 电气特性 4.11.8.1 SDR 模式 图 54. QuadSPI 输入时序 (SDR 模式) 表 65. QuadSPI 输入时序 (SDR 模式) 值 符号 参数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TSUI 输入数据的建立时间 12.4 — ns THI 输入数据的保持时间要求 4.5 — ns 图 55. QuadSPI 输出时序 (SDR 模式) 表 66. QuadSPI 输出时序 (SDR 模式) 值 符号 参数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TDV 输出数据有效 — 12.4 ns THO 输出数据保持 4.5 — n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8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4.11.8.2 DDR 模式 图 56. QuadSPI 输入时序 (DDR 模式) 表 67. QuadSPI 输入时序 (DDR 模式) 值 符号 参数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TSUI 输入数据的建立时间 14.5 — ns THI 输入数据的保持时间要求 4.5 — ns 图 57. QuadSPI 输出时序 (DDR 模式)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83 电气特性 表 68. QuadSPI 输出时序 (DDR 模式) 值 符号 参数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TDV 输出数据有效 — 6.4 ns THO 输出数据保持 0.7 — ns 4.11.9 SAI/I2S 开关规格 本节将描述 SAI 在主机模式 (时钟为内部驱动)和从机模式 (时钟信号为输入)中的交流时序。 所有时序基于非反相串行时钟极性 (SAI_TCR[TSCKP] = 0、 SAI_RCR[RSCKP] = 0)和非反相帧同 步信号(SAI_TCR[TFSI] = 0、SAI_RCR[RFSI] = 0)。如果时钟极性和 / 或帧同步置为反相,通过反 转下图所示的位时钟信号 (SAI_BCLK) 和 / 或帧同步 (SAI_FS) 信号,可使所有时序仍然有效 。 表 69. 主机模式 SAI 时序 编号 特性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S1 SAI_MCLK 周期时间 2 x tsys — ns S2 SAI_MCLK 高 / 低电平脉宽 40% 60% MCLK 周期 S3 SAI_BCLK 周期时间 4 x tsys — ns S4 SAI_BCLK 高 / 低电平脉宽 40% 60% BCLK 周期 S5 SAI_BCLK 至 SAI_FS 输出有效 — 15 ns S6 SAI_BCLK 至 SAI_FS 输出无效 0 — ns S7 SAI_BCLK 至 SAI_TXD 有效时间 — 15 ns S8 SAI_BCLK 至 SAI_TXD 无效时间 0 — ns S9 SAI_BCLK 之前的 SAI_RXD/SAI_FS 输入建立时间 15 — ns S10 SAI_BCLK 之后的 SAI_RXD/SAI_FS 输入保持时间 0 — n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8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图 58. SAI 时序 — 主机模式 表 70. 主机模式 SAI 时序 编号 特性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S11 SAI_BCLK 周期时间 (输入) 4 x tsys — ns S12 SAI_BCLK 高 / 低电平脉宽 (输入) 40% 60% BCLK 周期 S13 SAI_FS 输入建立时间,先于 SAI_BCLK 10 — ns S14 SAI_FA 输入保持时间,后于 SAI_BCLK 2 — ns S15 SAI_BCLK 至 SAI_TXD/SAI_FS 输出有效 — 20 ns S16 SAI_BCLK 至 SAI_TXD/SAI_FS 输出无效 0 — ns S17 SAI_RXD 建立时间,先于 SAI_BCLK 10 — ns S18 SAI_RXD 保持时间,先于 SAI_BCLK 2 — ns 图 59. SAI 时序 — 从机模式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85 电气特性 4.11.10 SCAN JTAG 控制器 (SJC) 时序参数 图 60 介绍了 SJC 测试时钟的输入时序。图 61 介绍了 SJC 边界扫描时序。图 62 介绍了 SJC 测 试访问端口。信号参数如表 71 中所列。 SJ1 SJ2 JTAG_TCK (输入) SJ2 VM VIH VM VIL SJ3 SJ3 图 60. 测试时钟输入时序图 JTAG_TCK (输入) VIH VIL SJ4 数据 输入 SJ5 输入数据有效 SJ6 数据 输出 输出数据有效 SJ7 数据 输出 SJ6 数据 输出 输出数据有效 图 61. 边界扫描 (JTAG) 时序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8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JTAG_TCK (输入) VIH VIL SJ8 JTAG_TDI JTAG_TMS (输入) SJ9 输入数据有效 SJ10 JTAG_TDO (输出) 输出数据有效 SJ11 JTAG_TDO (输出) SJ10 JTAG_TDO (输出) 输出数据有效 图 62. 测试访问端口时序图 JTAG_TCK (输入) SJ13 JTAG_TRST_B (输入) SJ12 图 63. JTAG_TRST_B 时序图 表 71. JTAG 时序 SJ0 JTAG_TCK 工作频率 1/(3•TDC)1 SJ1 JTAG_TCK 晶体模式下的周期时间 SJ2 所有频率 参数 1、 2 ID VM2 时的 JTAG_TCK 时钟脉冲宽度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0.001 22 MHz 45 — ns 22.5 — ns SJ3 JTAG_TCK 上升和下降时间 — 3 ns SJ4 边界扫描输入数据建立时间 5 — ns SJ5 边界扫描输入数据保持时间 24 — ns SJ6 JTAG_TCK 低电平至输出数据有效 — 40 ns SJ7 JTAG_TCK 低电平至输出高阻抗 — 40 ns SJ8 JTAG_TMS、 JTAG_TDI 数据建立时间 5 — n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87 电气特性 表 71. JTAG 时序 (续) 1 2 所有频率 参数 1、 2 ID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SJ9 JTAG_TMS、 JTAG_TDI 数据保持时间 25 — ns SJ10 JTAG_TCK 低电平至 JTAG_TDO 数据有效 — 44 ns SJ11 JTAG_TCK 低电平至 JTAG_TDO 高阻抗 — 44 ns SJ12 JTAG_TRST_B 有效时间 100 — ns SJ13 JTAG_TRST_B 至 JTAG_TCK 低电平的建立时间 40 — ns TDC = SJC 的目标频率 VM = 中点电压 4.11.11 SPDIF 时序参数 Sony/Philips 数字互联格式 (SPDIF) 数据使用双相标识码发送。编码时,SPDIF 数据信号由比特率 为此数据信号两倍的时钟进行调制。 表 72 和图 64 以及图 65 介绍了 Sony/Philips 数字互联格式 (SPDIF) 的 SPDIF 时序参数,包括 SPDIF 调制 Rx 时钟 (SPDIF_SR_CLK) 在 Rx 模式下的时序以及 SPDIF 调制 Tx 时钟 (SPDIF_ST_CLK) 在 Tx 模式下的时序。 表 72. SPDIF 时序参数 时序参数范围 特性 符号 单位 最小值 最大值 SPDIF_IN 压摆:异步输入,无应用规格 — — 0.7 ns SPDIF_OUT 输出 (负载 = 50pf) · 偏移 · 转换上升 · 转换下降 — — — — — — 1.5 24.2 31.3 ns SPDIF_OUT1 输出 (负载 = 30pf) · 偏移 · 转换上升 · 转换下降 — — — — — — 1.5 13.6 18.0 ns 调制 Rx 时钟 (SPDIF_SR_CLK) 周期 srckp 40.0 — ns SPDIF_SR_CLK 高电平周期 srckph 16.0 — ns SPDIF_SR_CLK 低周期 srckpl 16.0 — ns 调制 Tx 时钟 (SPDIF_ST_CLK) 周期 stclkp 40.0 — ns SPDIF_ST_CLK 高电平周期 stclkph 16.0 — ns SPDIF_ST_CLK 低电平周期 stclkpl 16.0 — n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8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srckp srckpl SPDIF_SR_CLK srckph VM VM (输出) 图 64. SPDIF_SR_CLK 时序图 stclkp stclkpl SPDIF_ST_CLK stclkph VM VM (输入) 图 65. SPDIF_ST_CLK 时序图 4.11.12 UART I/O 配置和时序参数 4.11.12.1 UART RS-232 串行模式时序 以下章节介绍了 UART 模块的 RS-232 模式下的电气信息。 4.11.12.1.1 UART 发送器 图 66 介绍了 UART 在 RS-232 串行模式下的发送时序,格式为 8 个数据位 /1 个停止位。表 73 列出了 UART RS-232 串行模式的发送时序特性。 UA1 起始 位 UARTx_TX_DATA (输出) 可能的 奇偶校验位 UA1 位0 位1 位2 位3 位4 位5 位6 位7 奇偶校 停止位 UA1 UA1 下一个 起始位 图 66. UART RS-232 串行模式发送时序图 表 73. RS-232 串行模式发送时序参数 ID UA1 1 2 参数 发送位时间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tTbit 1/Fbaud_rate1 - Tref_clk2 1/Fbaud_rate + Tref_clk — Fbaud_rate:波特率频率。 UART 可以支持的最大波特率频率为 (ipg_perclk 频率) /16。 Tref_clk:UART 参考时钟 ref_clk 的周期 (RFDIV 分频器之后的 ipg_perclk )。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89 电气特性 4.11.12.1.2 UART 接收器 图 67 介绍了 RS-232 串行模式接收时序,格式为 8 个数据位 /1 个停止位。表 74 列出了串行模 式的接收时序特性。 UA2 UARTx_RX_DATA (输出) 起始位 可能的 奇偶校验位 UA2 位0 位1 位2 位3 位4 位5 位6 位7 奇偶校 停止位 UA2 UA2 下一个 起始位 图 67. UART RS-232 串行模式接收时序图 表 74. RS-232 串行模式接收时序参数 1 2 ID 参数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UA2 接收位时间1 tRbit 1/Fbaud_rate2 - 1/(16 x Fbaud_rate) 1/Fbaud_rate + 1/(16 x Fbaud_rate) — UART 接收器容许每个位存在 1/(16 x Fbaud_rate) 容差。但一个帧内的累积容差不得超过 3/(16 x Fbaud_rate)。 Fbaud_rate:波特率频率。 UART 可以支持的最大波特率频率为 (ipg_perclk 频率) /16。 4.11.12.1.3 UART IrDA 模式时序 以下小节介绍了 IrDA 模式下的 UART 发送和接收时序。 UART IrDA 模式发送器 图 68 介绍了 UART IrDA 模式发送时序,格式为 8 个数据位 /1 个停止位。表 75 列出了发送时 序特性。 UA3 UA4 UA3 UA3 UA3 RGMII_TXD (输出) 起始位 位0 位1 位2 位4 位3 位5 位6 位7 可能的 奇偶校验位 停止位 图 68. UART IrDA 模式发送时序图 表 75. IrDA 模式发送时序参数 ID 1 2 参数 符号 UA3 IrDA 模式下的发送位时间 tTIRbit UA4 发送 IR 脉冲持续时间 tTIRpulse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1/Fbaud_rate + Tref_clk — (3/16) x (1/Fbaud_rate) (3/16) x (1/Fbaud_rate) - Tref_clk + Tref_clk — 1 1/Fbaud_rate Tref_clk2 Fbaud_rate:波特率频率。 UART 可以支持的最大波特率频率为 (ipg_perclk 频率) /16。 Tref_clk:UART 参考时钟 ref_clk 的周期 (RFDIV 分频器之后的 ipg_perclk )。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9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UART IrDA 模式接收器 图 69 介绍了 UART IrDA 模式接收时序,格式为 8 个数据位 /1 个停止位。表 76 列出了接收时 序特性。 UA5 UA6 UA5 UA5 UA5 RGMII_RXD (输入) 起始位 位0 位1 位2 位3 位4 位5 位6 位7 停止位 可能的 奇偶校验位 图 69. UART IrDA 模式接收时序图 表 76. IrDA 模式接收时序参数 ID 1 2 参数 UA5 IrDA 模式下的接收位时间1 UA6 接收 IR 脉冲持续时间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tRIRbit 1/Fbaud_rate2 - 1/(16 x Fbaud_rate) 1/Fbaud_rate + 1/(16 x Fbaud_rate) — tRIRpulse 1.41 μs (5/16) x (1/Fbaud_rate) — UART 接收器可以容许每个位存在 1/(16 x Fbaud_rate) 容差。但一个帧内的累积容差不得超过 3/(16 x Fbaud_rate)。 Fbaud_rate:波特率频率。 UART 可以支持的最大波特率频率为 (ipg_perclk 频率) /16。 4.11.13 USB PHY 参数 本章节介绍了 USB-OTG PHY 参数。 USB PHY 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版本 2.0 OTG 的电气合规性要求,并作了以下调整。 · USB 设计更改注意事项 — 标题:5V 短路承受要求更改 — 适用于:通用串行总线规范版本 2.0 · 2000 年 4 月 27 日 USB 版本 2.0 勘误表,截至 2000 年 12 月 7 日 · USB 设计更改注意事项 — 标题:上拉 / 下拉电阻 — 适用于:通用串行总线规范版本 2.0 · USB 设计更改注意事项 — 标题:暂停电流限制更改 — 适用于:通用串行总线规范版本 2.0 · USB 设计更改注意事项 — 标题:USB 2.0 锁相 SOF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91 电气特性 — 适用于:通用串行总线规范版本 2.0 · On-The-Go 和嵌入式主机 USB 版本 2.0 规格附录 — 版本 2.0 及勘误表和 ecn, 2010 年 6 月 4 日 · 电池充电规格 (通过 USB-IF 提供) — 版本 1.2, 2010 年 12 月 7 日 — 仅限便携式设备 4.12 A/D 转换器 4.12.1 12 位 ADC 电气特性 4.12.1.1 12 位 ADC 的工作条件 表 77. 12 位 ADC 的工作条件 特性 条件 符号 典型值1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备注 绝对值 VDDAD 3.0 - 3.6 V — VDD 增量 (VDD-VDDAD)2 ΔVDDAD -100 0 100 mV — 接地电压 VSS 增量 (VSS-VSSAD) ΔVSSAD -100 0 100 mV — 高参考电压 — VREFH 1.13 VDDAD VDDAD V — 低参考电压 — VREFL VSSAD VSSAD VSSAD V — 输入电压 — VADIN VREFL — VREFH V — 输入电容 8/10/12 位模式 CADIN — 1.5 2 pF — 输入电阻 ADLPC = 0、 ADHSC = 1 RADIN — 5 7 千欧姆 — ADLPC = 0、 ADHSC = 0 — 12.5 15 千欧姆 — ADLPC = 1、 ADHSC = 0 — 25 30 千欧姆 — 12 位模式 fADCK = 40MHz RAS ADLSMP = 0、 ADSTS = 10、 ADHSC = 1 — — 1 千欧姆 Tsamp = 150ns 供电电压 模拟源电阻 RAS 取决于采样时间设置(ADLSMP、ADSTS)和 ADC 功耗模式(ADHSC、ADLPC)。有关最小采样时间与 RAS,请参见图表。 ADC 转换时钟频率 1 2 4 — 40 MHz — ADLPC = 0、 ADHSC = 0 12 位模式 4 — 30 MHz — ADLPC = 1、 ADHSC = 0 12 位模式 4 — 20 MHz — ADLPC = 0、 ADHSC = 1 12 位模式 fADCK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典型值假定 VDDAD = 3.0 V、Temp = 25°C、fADCK = 20 MHz。典型值仅供参考,并未在生产中进行测试。 直流电位差。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9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图 70. 12 位 ADC 输入阻抗等效图 4.12.1.1.1 12 位 ADC 特性 表 78. 12 位 ADC 特性 (VREFH = VDDAD, VREFL = VSSAD) 特性 [L:] 供电电流 条件1 符号 IDDAD ADLPC = 1、 ADHSC = 0 最小值 — 典型值2 250 ADLPC = 0、 ADHSC = 0 350 ADLPC = 0、 ADHSC = 1 400 最大值 单位 备注 — µA ADLSMP = 0 ADSTS = 10 ADCO =1 [L:] 供电电流 停止、复位、模块关闭 IDDAD — 0.01 0.8 µA — ADC 异步时钟源 ADHSC = 0 fADACK — 10 — MHz tADACK = 1/fADACK — 20 — ADHSC = 1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93 电气特性 表 78. 12 位 ADC 特性 (VREFH = VDDAD, VREFL = VSSAD) (续) 特性 采样周期 转换周期 条件1 符号 ADLSMP = 0、 ADSTS = 00 Csamp 最小值 — 典型值2 2 ADLSMP = 0、 ADSTS = 01 4 ADLSMP = 0、 ADSTS = 10 6 ADLSMP = 0、 ADSTS = 11 8 ADLSMP = 1、 ADSTS = 00 12 ADLSMP = 1、 ADSTS = 01 16 ADLSMP = 1、 ADSTS = 10 20 ADLSMP = 1、 ADSTS = 11 24 ADLSMP = 0 ADSTS = 00 Cconv — 28 ADLSMP = 0 ADSTS = 01 30 ADLSMP = 0 ADSTS = 10 32 ADLSMP = 0 ADSTS = 11 34 ADLSMP = 1 ADSTS = 00 38 ADLSMP = 1 ADSTS = 01 42 ADLSMP = 1 ADSTS = 10 46 ADLSMP = 1、 ADSTS = 11 50 最大值 单位 备注 — 周期 — — 周期 —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9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电气特性 表 78. 12 位 ADC 特性 (VREFH = VDDAD, VREFL = VSSAD) (续) 条件1 特性 转换时间 [P:][C:] 未调整总误差 [P:][C:] 差分非线性 [P:][C:] 积分非线性 零量程误差 满量程误差 ADLSMP = 0 ADSTS = 00 符号 Tconv 最小值 — 典型值2 0.7 ADLSMP = 0 ADSTS = 01 0.75 ADLSMP = 0 ADSTS = 10 0.8 ADLSMP = 0 ADSTS = 11 0.85 ADLSMP = 1 ADSTS = 00 0.95 ADLSMP = 1 ADSTS = 01 1.05 ADLSMP = 1 ADSTS = 10 1.15 ADLSMP = 1、 ADSTS = 11 1.25 LSB — 1 LSB = (VREFH V REFL )/2 N — 10 位模式 — 2 — 8 位模式 — 1.5 — — 1 — 10 位模式 — 0.5 — 8 位模式 — 0.2 — — 2.6 — 10 位模式 — 0.8 — 8 位模式 — 0.3 — — -0.3 — 10 位模式 — -0.15 — 8 位模式 — -0.15 — — -2.5 — 10 位模式 — -0.6 — 8 位模式 — -0.3 — 10.7 — 12 位模式 12 位模式 12 位模式 DNL INL EZS EFS [L:] 有效位数 12 位模式 ENOB 10.1 [L:] 信噪比和失真 参见 ENOB SINAD SINAD = 6.02 x ENOB + 1.76 1 2 备注 µs 4.5 12 位模式 单位 — — 12 位模式 TUE 最大值 Fadc = 40 MHz LSB — LSB — LSB — LSB — 位 — dB — 所有精度数字均假定 ADC 已在 VREFH = VDDAD 的情况下进行校准。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典型值假定 VDDAD = 3.0 V、Temp = 25°C、Fadck = 20 MHz。典型值仅供参考,并未在生产中进行测试。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95 电气特性 附注 启用校准的配置符合 ADC 电气规格。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9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启动模式配置 5 启动模式配置 本章节提供了启动模式的引脚分配和启动器件的接口配置信息。 5.1 启动模式配置引脚 表 79 提供启动选项、功能、熔丝值和相关引脚信息。部分输入引脚还可在复位时采样,并且可 用于覆盖熔丝值,具体取决于 BT_FUSE_SEL 熔丝值。启动引脚在 BT_FUSE_SEL 熔丝为“0” (清零,即熔丝未熔断时)有效。与启动模式相关的引脚配置信息,请参见 i.MX 6UltraLite 熔 丝图文档和 i.MX 6UltraLite 参考手册 (IMX6ULRM) 中的系统启动章节。 表 79. 用于启动的熔丝和相关引脚 引脚 eFuse 名称 复位时的方向 详细信息 BOOT_MODE0 输入, 100 K 下拉 N/A 启动模式选择 BOOT_MODE1 输入, 100 K 下拉 N/A 启动模式选择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97 启动模式配置 表 79. 用于启动的熔丝和相关引脚 (续) 引脚 5.2 eFuse 名称 复位时的方向 LCD_DATA00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1[0] LCD_DATA01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1[1] LCD_DATA02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1[2] LCD_DATA03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1[3] LCD_DATA04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1[4] LCD_DATA05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1[5] LCD_DATA06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1[6] LCD_DATA07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1[7] LCD_DATA08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2[0] LCD_DATA09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2[1] LCD_DATA10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2[2] LCD_DATA11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2[3] LCD_DATA12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2[4] LCD_DATA13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2[5] LCD_DATA14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2[6] LCD_DATA15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2[7] LCD_DATA16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4[0] LCD_DATA17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4[1] LCD_DATA18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4[2] LCD_DATA19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4[3] LCD_DATA20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4[4] LCD_DATA21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4[5] LCD_DATA22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4[6] LCD_DATA23 输入, 100 K 下拉 BT_CFG4[7] 详细信息 启动选项,BT_FUSE_SEL = ‘0’ 时引脚值覆盖熔丝设置值。信号配 置为上电时熔丝覆盖输入。 这些特殊I/O线路用于在产品开发期 间控制启动配置。在生产过程中, 可通过熔丝控制启动配置。 启动器件接口分配 下表列出了可作为处理器启动的接口,并给出了对应接口在作为启动模式时的详细配置信息和 IOMUX 设置。 表 80. QSPI 启动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Quad Mode NAND_WP_B qspi.A_SCLK Alt2 Yes Yes NAND_DQS qspi.A_SS0_B Alt2 Yes Yes NAND_READY_B qspi.A_DATA[0] Alt2 Yes Yes + Port A DQS + Port A CS1 + Port B + Port B DQS + Port B CS1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9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启动模式配置 表 80. QSPI 启动 (续) NAND_CE0_B qspi.A_DATA[1] Alt2 Yes Yes NAND_CE1_B qspi.A_DATA[2] Alt2 Yes Yes NAND_CLE qspi.A_DATA[3] Alt2 Yes Yes NAND_DATA05 qspi.B_DATA[3] Alt2 Yes NAND_DATA04 qspi.B_DATA[2] Alt2 Yes NAND_DATA03 qspi.B_DATA[1] Alt2 Yes NAND_DATA02 qspi.B_DATA[0] Alt2 Yes NAND_WE_B qspi.B_SS0_B Alt2 Yes NAND_RE_B qspi.B_SCLK Alt2 Yes NAND_DATA07 qspi.A_SS1_B Alt2 NAND_ALE qspi.A_DQS Alt2 NAND_DATA00 qspi.B_SS1_B Alt2 NAND_DATA01 qspi.B_DQS Alt2 Yes Yes Yes Yes 表 81. SPI 通过 ECSPI1 启动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CSI_DATA07 ecspi1.MISO Alt 3 Yes CSI_DATA06 ecspi1.MOSI Alt 3 Yes CSI_DATA04 ecspi1.SCLK Alt 3 Yes CSI_DATA05 ecspi1.SS0 Alt 3 LCD_DATA05 ecspi1.SS1 Alt 8 LCD_DATA06 ecspi1.SS2 Alt 8 LCD_DATA07 ecspi1.SS3 Alt 8 BOOT_CFG4 BOOT_CFG4 BOOT_CFG4 BOOT_CFG4 [5:4] = 00b [5:4] = 01b [5:4] = 10b [5:4] = 11b Yes Yes Yes Yes 表 82. SPI 通过 ECSPI2 启动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CSI_DATA03 ecspi2.MISO Alt 3 Yes CSI_DATA02 ecspi2.MOSI Alt 3 Yes CSI_DATA00 ecspi2.SCLK Alt 3 Yes CSI_DATA01 ecspi2.SS0 Alt 3 LCD_HSYNC ecspi2.SS1 Alt 8 LCD_VSYNC ecspi2.SS2 Alt 8 LCD_RESET ecspi2.SS3 Alt 8 BOOT_CFG 4[5:4] = 00b BOOT_CFG4 BOOT_CFG4 BOOT_CFG4 [5:4] = 01b [5:4] = 10b [5:4] = 11b Yes Yes Yes Ye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99 启动模式配置 表 83. SPI 通过 ECSPI3 启动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UART2_RTS_B ecspi3.MISO Alt 8 Yes UART2_CTS_B ecspi3.MOSI Alt 8 Yes UART2_RX_DATA ecspi3.SCLK Alt 8 Yes UART2_TX_DATA ecspi3.SS0 Alt 8 NAND_ALE ecspi3.SS1 Alt 8 NAND_RE_B ecspi3.SS2 Alt 8 NAND_WE_B ecspi3.SS3 Alt 8 BOOT_CFG4 BOOT_CFG4[ [5:4] = 00b 5:4] = 01b BOOT_CFG4 [5:4] = 10b BOOT_CFG4 [5:4] = 11b Yes Yes Yes Yes 表 84. SPI 通过 ECSPI4 启动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ENET2_TX_CLK ecspi4.MISO Alt 3 Yes ENET2_TX_EN ecspi4.MOSI Alt 3 Yes ENET2_TX_DATA1 ecspi4.SCLK Alt 3 Yes ENET2_RX_ER ecspi4.SS0 Alt 3 NAND_DATA01 ecspi4.SS1 Alt 8 NAND_DATA02 ecspi4.SS2 Alt 8 NAND_DATA03 ecspi4.SS3 Alt 8 BOOT_CFG4 BOOT_CFG4 [5:4] = 00b [5:4] = 01b BOOT_CFG4 [5:4] = 10b BOOT_CFG 4[5:4] = 11b Yes Yes Yes Yes 表 85. NAND 通过 GPMI 启动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NAND_CLE rawnand.CLE Alt 0 Yes NAND_ALE rawnand.ALE Alt 0 Yes NAND_WP_B rawnand.WP_B Alt 0 Yes NAND_READY_B rawnand.READY_B Alt 0 Yes NAND_CE0_B rawnand.CE0_B Alt 0 Yes NAND_CE1_B rawnand.CE1_B Alt 0 NAND_RE_B rawnand.RE_B Alt 0 Yes NAND_WE_B rawnand.WE_B Alt 0 Yes NAND_DATA00 rawnand.DATA00 Alt 0 Yes NAND_DATA01 rawnand.DATA01 Alt 0 Yes BOOT_CFG1[3:2] = 01b BOOT_CFG1[3:2] = 10b Yes Ye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0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启动模式配置 表 85. NAND 通过 GPMI 启动 (续) BOOT_CFG1[3:2] = 01b BOOT_CFG1[3:2] = 10b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NAND_DATA02 rawnand.DATA02 Alt 0 Yes NAND_DATA03 rawnand.DATA03 Alt 0 Yes NAND_DATA04 rawnand.DATA04 Alt 0 Yes NAND_DATA05 rawnand.DATA05 Alt 0 Yes NAND_DATA06 rawnand.DATA06 Alt 0 Yes NAND_DATA07 rawnand.DATA07 Alt 0 Yes NAND_DQS rawnand.DQS Alt 0 Yes CSI_MCLK rawnand.CE2_B Alt 2 Yes CSI_PIXCLK rawnand.CE3_B Alt 2 Yes 表 86. SD/MMC 通过 USDHC1 启动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UART1_RTS_B usdhc1.CD_B Alt 2 SD1_CLK usdhc1.CLK Alt 0 Yes SD1_CMD usdhc1.CMD Alt 0 Yes SD1_DATA0 usdhc1.DATA0 Alt 0 Yes SD1_DATA1 usdhc1.DATA1 Alt 0 Yes Yes SD1_DATA2 usdhc1.DATA2 Alt 0 Yes Yes SD1_DATA3 usdhc1.DATA3 Alt 0 NAND_READY_B usdhc1.DATA4 Alt 1 Yes NAND_CE0_B usdhc1.DATA5 Alt 1 Yes NAND_CE1_B usdhc1.DATA6 Alt 1 Yes NAND_CLE usdhc1.DATA7 Alt 1 Yes GPIO1_IO09 usdhc1.RESET_B Alt 5 Yes GPIO1_IO05 usdhc1.VSELECT Alt 4 Yes Common 4-bit 8-bit BOOT_CFG1[1] = 1 (SD Power Cycle) SDMMC MFG mode Yes Ye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01 启动模式配置 表 87. SD/MMC 通过 USDHC2 启动 Mux Mode Common BOOT_CFG1[1] = 1 (SD Power Cycle) 4-bit 8-bit Alt 1 Yes Yes usdhc2.DATA2 Alt 1 Yes Yes NAND_DATA03 usdhc2.DATA3 Alt 1 NAND_DATA04 usdhc2.DATA4 Alt 1 Yes NAND_DATA05 usdhc2.DATA5 Alt 1 Yes NAND_DATA06 usdhc2.DATA6 Alt 1 Yes NAND_DATA07 usdhc2.DATA7 Alt 1 Yes NAND_ALE usdhc2.RESET_B Alt 5 Yes GPIO1_IO08 usdhc2.VSELECT Alt 4 Yes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NAND_RE_B usdhc2.CLK Alt 1 Yes NAND_WE_B usdhc2.CMD Alt 1 Yes NAND_DATA00 usdhc2.DATA0 Alt 1 Yes NAND_DATA01 usdhc2.DATA1 NAND_DATA02 Yes 表 88. NOR/OneNAND 通过 EIM 启动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CSI_DATA00 weim.AD[0] Alt 4 Yes CSI_DATA01 weim.AD[1] Alt 4 Yes CSI_DATA02 weim.AD[2] Alt 4 Yes CSI_DATA03 weim.AD[3] Alt 4 Yes CSI_DATA04 weim.AD[4] Alt 4 Yes CSI_DATA05 weim.AD[5] Alt 4 Yes CSI_DATA06 weim.AD[6] Alt 4 Yes CSI_DATA07 weim.AD[7] Alt 4 Yes NAND_DATA00 weim.AD[8] Alt 4 Yes NAND_DATA01 weim.AD[9] Alt 4 Yes NAND_DATA02 weim.AD[10] Alt 4 Yes NAND_DATA03 weim.AD[11] Alt 4 Yes NAND_DATA04 weim.AD[12] Alt 4 Yes NAND_DATA05 weim.AD[13] Alt 4 Yes NAND_DATA06 weim.AD[14] Alt 4 Yes ADL16 Non-Mux AD16 Mux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0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启动模式配置 表 88. NOR/OneNAND 通过 EIM 启动 (续) ADL16 Non-Mux AD16 Mux Alt 4 Yes Yes weim.ADDR[17] Alt 4 Yes Yes NAND_CE1_B weim.ADDR[18] Alt 4 Yes Yes SD1_CMD weim.ADDR[19] Alt 4 Yes Yes SD1_CLK weim.ADDR[20] Alt 4 Yes Yes SD1_DATA0 weim.ADDR[21] Alt 4 Yes Yes SD1_DATA1 weim.ADDR[22] Alt 4 Yes Yes SD1_DATA2 weim.ADDR[23] Alt 4 Yes Yes SD1_DATA3 weim.ADDR[24] Alt 4 Yes Yes ENET2_RXER weim.ADDR[25] Alt 4 Yes Yes ENET2_CRS_DV weim.ADDR[26] Alt 4 Yes Yes CSI_MCLK weim.CS0_B Alt 4 LCD_DATA08 weim.DATA[0] Alt 4 Yes LCD_DATA09 weim.DATA[1] Alt 4 Yes LCD_DATA10 weim.DATA[2] Alt 4 Yes LCD_DATA11 weim.DATA[3] Alt 4 Yes LCD_DATA12 weim.DATA[4] Alt 4 Yes LCD_DATA13 weim.DATA[5] Alt 4 Yes LCD_DATA14 weim.DATA[6] Alt 4 Yes LCD_DATA15 weim.DATA[7] Alt 4 Yes LCD_DATA16 weim.DATA[8] Alt 4 Yes LCD_DATA17 weim.DATA[9] Alt 4 Yes LCD_DATA18 weim.DATA[10] Alt 4 Yes LCD_DATA19 weim.DATA[11] Alt 4 Yes LCD_DATA20 weim.DATA[12] Alt 4 Yes LCD_DATA21 weim.DATA[13] Alt 4 Yes LCD_DATA22 weim.DATA[14] Alt 4 Yes LCD_DATA23 weim.DATA[15] Alt 4 Yes NAND_RE_B weim.EB_B[0] Alt 4 Yes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NAND_DATA07 weim.AD[15] Alt 4 Yes NAND_CLE weim.ADDR[16] NAND_ALE Yes Ye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03 启动模式配置 表 88. NOR/OneNAND 通过 EIM 启动 (续)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NAND_WE_B weim.EB_B[1] Alt 4 CSI_HSYNC weim.LBA_B Alt 4 Yes CSI_PIXCLK weim.OE Alt 4 Yes CSI_VSYNC weim.RW Alt 4 Yes ADL16 Non-Mux AD16 Mux Yes Yes 表 89. 通过 UART1 串行下载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UART1_TX_DATA uart1.TX_DATA Alt 0 Yes UART1_RX_DATA uart1.RX_DATA Alt 0 Yes 表 90. 通过 UART2 串行下载 焊球名称 信号名称 Mux Mode Common UART2_TX_DATA uart2.TX_DATA Alt 0 Yes UART2_RX_DATA uart2.RX_DATA Alt 0 Yes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0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6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本章节包括引脚分配信息和机械封装图。 6.1 6.1.1 14x14 mm 封装信息 14x14 mm, 0.8 mm 间距,焊球分布图 图 71 介绍 14x14 mm BGA 封装的顶视图、底视图和侧视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05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0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图 71. 14x14 mm BGA,外壳 x 封装顶视图、底视图和侧视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07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6.1.2 14x14 mm 电源引脚分配和功能引脚分配 表 91 为器件的接地、检测和参考信号引脚列表。 表 91. 14x14 mm 电源引脚分配 电源引脚名称 焊球编号 备注 ADC_VREFH M13 — DRAM_VREF P4 — GPANAIO R13 — NGND_KEL0 M12 — NVCC_CSI F4 — NVCC_DRAM G6, H6, J6, K6, L6, M6 — NVCC_DRAM_2P5 N6 — NVCC_ENET F13 — NVCC_GPIO J13 — NVCC_LCD E13 — NVCC_NAND E7 — NVCC_PLL P13 — NVCC_SD1 C4 — NVCC_UART H13 — VDD_ARM_CAP G9, G10, G11, H11 — VDD_HIGH_CAP R14, R15 — VDD_HIGH_IN N13 — VDD_SNVS_CAP N12 — VDD_SNVS_IN P12 — VDD_SOC_CAP G8, H8, J8, J11, K8, K11, L8, L9, L10, L11 — VDD_SOC_IN H9, H10, J9, J10, K9, K10 — VDD_USB_CAP R12 — VDDA_ADC_3P3 L13 — VSS A1, A17, C3, C7, C11, C15, E8, E11, F6, F7, F8, F9, F10,F11, F12, G3, G5, G7, G12, G15, H7, H12, J5, J7, J12, K7, K12, L3, L7, L12, M7, M8, M9, M10, M11, N3, N5, R3, R5, R7, R11, R16, R17, T14, U1, U14, U17 —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0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2 为 14x14 mm 封装的功能引脚分配列表 (按字母顺序排列)。 表 92. 14x14 mm 功能引脚分配 复位状态 14x14 焊球 电源组别 BOOT_MODE0 T10 VDD_SNVS_IN BOOT_MODE1 U10 CCM_CLK1_N 焊球名称 焊球 类型 默认 选项 复用功能 输入 / 输出 GPIO ALT5 BOOT_MODE0 Input 100 kΩ pull-down VDD_SNVS_IN GPIO ALT5 BOOT_MODE1 Input 100 kΩ pull-down P16 VDD_HIGH_CAP LVDS — CCM_CLK1_N — — CCM_CLK1_P P17 VDD_HIGH_CAP LVDS — CCM_CLK1_P — — CCM_PMIC_STBY_REQ U9 VDD_SNVS_IN GPIO ALT0 CCM_PMIC_STBY_REQ Output — CSI_DATA00 E4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0 Input Keeper CSI_DATA01 E3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1 Input Keeper CSI_DATA02 E2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2 Input Keeper CSI_DATA03 E1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3 Input Keeper CSI_DATA04 D4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4 Input Keeper CSI_DATA05 D3 NVCC_CSI GPIO ALT0 CSI_DATA05 Input Keeper CSI_DATA06 D2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6 Input Keeper CSI_DATA07 D1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7 Input Keeper CSI_HSYNC F3 NVCC_CSI GPIO ALT5 CSI_HSYNC Input Keeper CSI_MCLK F5 NVCC_CSI GPIO ALT5 CSI_MCLK Input Keeper CSI_PIXCLK E5 NVCC_CSI GPIO ALT5 CSI_PIXCLK Input Keeper CSI_VSYNC F2 NVCC_CSI GPIO ALT5 CSI_VSYNC Input Keeper DRAM_ADDR00 L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0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1 H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1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2 K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2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3 M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3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4 K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4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5 L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5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6 G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6 Output 100 kΩ pull-up 值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09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2. 14x14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DRAM_ADDR07 H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7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8 J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8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9 L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9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0 M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0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1 K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1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2 L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2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3 H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3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4 G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4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5 K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5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CAS_B J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CAS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CS0_B N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CS0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CS1_B H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CS1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0 T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0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1 U6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1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2 T6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2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3 U7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3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4 U8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4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5 T8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5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6 T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6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7 U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7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8 U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8 Input 100 kΩ pull-up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1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2. 14x14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DRAM_DATA09 U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9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0 U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0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1 R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1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2 P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2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3 P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3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4 R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4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5 R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5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QM0 T7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QM0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QM1 T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QM1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ODT0 N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ODT0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ODT1 F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ODT1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RAS_B M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RAS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RESET G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RESET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BA0 M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BA0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BA1 H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BA1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BA2 K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BA2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CKE0 M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CKE0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CKE1 J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CKE1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CLK0_N P2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CLK0_N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CLK0_P P1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CLK0_P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QS0_N P7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QS0_N Input 100 kΩ pull-down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11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2. 14x14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DRAM_SDQS0_P P6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QS0_P In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QS1_N T2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QS1_N In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QS1_P T1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QS1_P In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WE_B J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WE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ZQPAD N4 NVCC_DRAM GPIO — DRAM_ZQPAD Input Keeper ENET1_RX_DATA0 F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RX_DATA0 Input Keeper ENET1_RX_DATA1 E17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RX_DATA1 Input Keeper ENET1_RX_EN E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RX_EN Input Keeper ENET1_RX_ER D15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RX_ER Input Keeper ENET1_TX_CLK F14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TX_CLK Input Keeper ENET1_TX_DATA0 E15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TX_DATA0 Input Keeper ENET1_TX_DATA1 E14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TX_DATA1 Input Keeper ENET1_TX_EN F15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TX_EN Input Keeper ENET2_RX_DATA0 C17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RX_DATA0 Input Keeper ENET2_RX_DATA1 C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RX_DATA1 Input Keeper ENET2_RX_EN B17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RX_EN Input Keeper ENET2_RX_ER D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RX_ER Input Keeper ENET2_TX_CLK D17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TX_CLK Input Keeper ENET2_TX_DATA0 A15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TX_DATA0 Input Keeper ENET2_TX_DATA1 A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TX_DATA1 Input Keeper ENET2_TX_EN B15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TX_EN Input Keeper GPIO1_IO00 K13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0 Input Keeper GPIO1_IO01 L15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1 Input Keeper GPIO1_IO02 L14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2 Input Keeper GPIO1_IO03 L17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3 Input Keeper GPIO1_IO04 M16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4 Input Keeper GPIO1_IO05 M17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5 Input Keeper GPIO1_IO06 K17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6 Input Keeper GPIO1_IO07 L16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7 Input Keeper GPIO1_IO08 N17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8 Input Keeper GPIO1_IO09 M15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9 Input Keeper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1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2. 14x14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JTAG_MOD P15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MOD Input 100 kΩ pull-up JTAG_TCK M14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CK Input 47 kΩ pull-up JTAG_TDI N16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DI Input 47 kΩ pull-up JTAG_TDO N15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DO Output Keeper JTAG_TMS P14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MS Input 47 kΩ pull-up JTAG_TRST_B N14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RST_B Input 47 kΩ pull-up LCD_CLK A8 NVCC_LCD GPIO ALT5 LCD_CLK Input Keeper LCD_DATA00 B9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0 Input Keeper LCD_DATA01 A9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1 Input Keeper LCD_DATA02 E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2 Input Keeper LCD_DATA03 D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3 Input Keeper LCD_DATA04 C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4 Input Keeper LCD_DATA05 B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5 Input Keeper LCD_DATA06 A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6 Input Keeper LCD_DATA07 D11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7 Input Keeper LCD_DATA08 B11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8 Input Keeper LCD_DATA09 A11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9 Input Keeper LCD_DATA10 E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0 Input Keeper LCD_DATA11 D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1 Input Keeper LCD_DATA12 C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2 Input Keeper LCD_DATA13 B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3 Input Keeper LCD_DATA14 A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4 Input Keeper LCD_DATA15 D13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5 Input Keeper LCD_DATA16 C13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6 Input Keeper LCD_DATA17 B13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7 Input Keeper LCD_DATA18 A13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8 Input Keeper LCD_DATA19 D14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9 Input Keeper LCD_DATA20 C14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20 Input Keeper LCD_DATA21 B14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21 Input Keeper LCD_DATA22 A14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22 Input Keeper LCD_DATA23 B16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23 Input Keeper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13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2. 14x14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LCD_ENABLE B8 NVCC_LCD GPIO ALT5 LCD_ENABLE Input Keeper LCD_HSYNC D9 NVCC_LCD GPIO ALT5 LCD_HSYNC Input Keeper LCD_RESET E9 NVCC_LCD GPIO ALT5 LCD_RESET Input Keeper LCD_VSYNC C9 NVCC_LCD GPIO ALT5 LCD_VSYNC Input Keeper NAND_ALE B4 NVCC_NAND GPIO ALT5 VDDSOC Input Keeper NAND_CE0_B C5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CE0_B Input Keeper NAND_CE1_B B5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CE1_B Input Keeper NAND_CLE A4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CLE Input Keeper NAND_DATA00 D7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0 Input Keeper NAND_DATA01 B7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1 Input Keeper NAND_DATA02 A7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2 Input Keeper NAND_DATA03 D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3 Input Keeper NAND_DATA04 C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4 Input Keeper NAND_DATA05 B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5 Input Keeper NAND_DATA06 A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6 Input Keeper NAND_DATA07 A5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7 Input Keeper NAND_DQS E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QS Input Keeper NAND_RE_B D8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RE_B Input Keeper NAND_READY_B A3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READY_B Input Keeper NAND_WE_B C8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WE_B Input Keeper NAND_WP_B D5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WP_B Input Keeper ONOFF R8 VDD_SNVS_IN GPIO ALT0 ONOFF Input 100 kΩ pull-up POR_B P8 VDD_SNVS_IN GPIO ALT0 POR_B Input 100 kΩ pull-up RTC_XTALI T11 VDD_SNVS_CAP ANALOG — RTC_XTALI — — RTC_XTALO U11 VDD_SNVS_CAP ANALOG — RTC_XTALO — — SD1_CLK C1 NVCC_SD GPIO ALT5 SD1_CLK Input Keeper SD1_CMD C2 NVCC_SD GPIO ALT5 SD1_CMD Input Keeper SD1_DATA0 B3 NVCC_SD GPIO ALT5 SD1_DATA0 Input Keeper SD1_DATA1 B2 NVCC_SD GPIO ALT5 SD1_DATA1 Input Keeper SD1_DATA2 B1 NVCC_SD GPIO ALT5 SD1_DATA2 Input Keeper SD1_DATA3 A2 NVCC_SD GPIO ALT5 SD1_DATA3 Input Keeper SNVS_PMIC_ON_REQ T9 VDD_SNVS_IN GPIO ALT0 SNVS_PMIC_ON_REQ Output 100 kΩ pull-up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1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2. 14x14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SNVS_TAMPER0 R10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0/SNVS_TAM PER0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1 R9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1/SNVS_TAM PER1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2 P11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2/SNVS_TAM PER2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3 P10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3/SNVS_TAM PER3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4 P9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4/SNVS_TAM PER4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5 N8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5/SNVS_TAM PER5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6 N11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6/SNVS_TAM PER6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7 N10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7/SNVS_TAM PER7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8 N9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8/SNVS_TAM PER8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SNVS_TAMPER9 R6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9/SNVS_TAM PER91 Input Keeper/F loating1,2 TEST_MODE N7 VDD_SNVS_IN GPIO ALT0 TEST_MODE Input Keeper UART1_CTS_B K15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1_CTS_B Input Keeper UART1_RTS_B J14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1_RTS_B Input Keeper UART1_RX_DATA K16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1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1_TX_DATA K14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1_TX_DATA Input Keeper UART2_CTS_B J15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2_CTS_B Input Keeper UART2_RTS_B H14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2_RTS_B Input Keeper UART2_RX_DATA J16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2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2_TX_DATA J17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2_TX_DATA Input Keeper UART3_CTS_B H15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3_CTS_B Input Keeper UART3_RTS_B G14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3_RTS_B Input Keeper UART3_RX_DATA H16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3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3_TX_DATA H17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3_TX_DATA Input Keeper UART4_RX_DATA G16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4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4_TX_DATA G17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4_TX_DATA Input Keeper UART5_RX_DATA G13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5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5_TX_DATA F17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5_TX_DATA Input Keeper USB_OTG1_CHD_B U16 OPEN DRAIN GPIO — USB_OTG1_CHD_B — —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15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2. 14x14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USB_OTG1_DN T15 VDD_USB_CAP ANALOG — USB_OTG1_DN — — USB_OTG1_DP U15 VDD_USB_CAP ANALOG — USB_OTG1_DP — — USB_OTG1_VBUS T12 USB_VBUS VBUS POWER — USB_OTG1_VBUS — — USB_OTG2_DN T13 VDD_USB_CAP ANALOG — USB_OTG2_DN — — USB_OTG2_DP U13 VDD_USB_CAP ANALOG — USB_OTG2_DP — — USB_OTG2_VBUS U12 USB_VBUS VBUS POWER — USB_OTG2_VBUS — — XTALI T16 NVCC_PLL ANALOG — XTALI — — XTALO T17 NVCC_PLL ANALOG — XTALO — — 1 SNVS_TAMPER0 至 SNVS_TAMPER9 可配置为 GPIO 或 Tamper 检测功能引脚,具体取决于熔丝配置位 TAMPER_PIN_ DISABLE[1:0] 的设定。如果相关引脚配置为 GPIO,则此值设定为复位后启用保持器。 2 SNVS_TAMPER0 至 SNVS_TAMPER9 在下列情形下设定为悬空输入: — 配置为 GPIO 输入引脚,且处于 SNVS 低功耗模式 — 配置为 Tamper 检测引脚,但未启用 Tamper 检测功能 在以上两种情形下,需要在相应引脚外部连接 1M Ω 上拉或下拉电阻,以避免意外的电源泄漏。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1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NAND_CLE NAND_DATA07 NAND_DATA06 NAND_DATA02 LCD_CLK LCD_DATA01 LCD_DATA06 LCD_DATA09 LCD_DATA14 LCD_DATA18 LCD_DATA22 NAND_ALE NAND_CE1_B NAND_DATA05 NAND_DATA01 LCD_ENABLE LCD_DATA00 LCD_DATA05 LCD_DATA08 LCD_DATA13 LCD_DATA17 LCD_DATA21 NVCC_SD1 NAND_CE0_B NAND_DATA04 VSS NAND_WE_B LCD_VSYNC LCD_DATA04 VSS LCD_DATA12 LCD_DATA16 LCD_DATA20 CSI_DATA04 NAND_WP_B NAND_DATA03 NAND_DATA00 NAND_RE_B LCD_HSYNC LCD_DATA03 LCD_DATA07 LCD_DATA11 LCD_DATA15 LCD_DATA19 CSI_DATA00 CSI_PIXCLK NAND_DQS NVCC_NAND VSS LCD_RESET LCD_DATA02 VSS LCD_DATA10 NVCC_LCD ENET1_TX_DATA1 ENET1_TX_DATA0 ENET1_RX_ER NVCC_CSI CSI_MCLK VSS VSS VSS VSS VSS VSS VSS NVCC_ENET ENET1_TX_CLK ENET1_TX_EN F UART5_TX_DATA ENET2_RX_ER ENET2_RX_DATA1 LCD_DATA23 E D C B ENET1_RX_DATA1 ENET2_TX_CLK ENET2_RX_DATA0 ENET2_RX_EN ENET1_RX_EN 4 NAND_READY_B SD1_DATA0 VSS CSI_DATA05 CSI_DATA01 CSI_HSYNC ENET1_RX_DATA0 3 SD1_DATA3 SD1_DATA1 SD1_CMD CSI_DATA06 CSI_DATA02 CSI_VSYNC A VSS 17 ENET2_TX_DATA1 16 ENET2_TX_EN ENET2_TX_DATA0 15 2 VSS SD1_DATA2 SD1_CLK CSI_DATA07 CSI_DATA03 DRAM_ODT1 VSS 1 A B C D E 6.1.3 F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14x14 mm, 0.8 mm 间距,焊球分布 表 93 为 i.MX 6UltraLite 14x14 mm、 0.8 mm 间距 BGA 封装的焊球分布列表。 表 93. 14x14 mm, 0.8 mm 间距,焊球分布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17 VSS DRAM_RESET DRAM_ADDR13 DRAM_ADDR07 DRAM_SDCKE1 DRAM_ADDR08 DRAM_ADDR11 DRAM_ADDR04 DRAM_ADDR10 DRAM_ADDR12 VDD_SOC_CAP VDD_ARM_CAP VDD_ARM_CAP VDD_ARM_CAP VSS UART5_RX_DATA UART3_RTS_B VSS VDD_SOC_CAP VDD_SOC_IN VDD_SOC_IN VDD_ARM_CAP VSS NVCC_UART UART2_RTS_B UART3_CTS_B VDD_SOC_CAP VDD_SOC_IN VDD_SOC_IN VDD_SOC_CAP VSS NVCC_GPIO UART1_RTS_B UART2_CTS_B VDD_SOC_IN VDD_SOC_IN VDD_SOC_CAP VSS GPIO1_IO00 UART1_TX_DATA UART1_CTS_B UART1_RX_DATA UART2_RX_DATA UART3_RX_DATA UART4_RX_DATA UART2_TX_DATA UART3_TX_DATA UART4_TX_DATA VDD_SOC_CAP GPIO1_IO06 K VDD_SOC_CAP VDD_SOC_CAP VDD_SOC_CAP VDD_SOC_CAP VSS VDDA_ADC_3P3 GPIO1_IO02 GPIO1_IO01 GPIO1_IO07 GPIO1_IO03 L VSS VSS VSS VSS NGND_KEL0 ADC_VREFH JTAG_TCK GPIO1_IO09 GPIO1_IO04 GPIO1_IO05 M SNVS_TAMPER5 SNVS_TAMPER8 SNVS_TAMPER7 SNVS_TAMPER6 VDD_SNVS_CAP VDD_HIGH_IN JTAG_TRST_B JTAG_TDO JTAG_TDI GPIO1_IO08 N G VSS VSS VSS VSS VSS VSS TEST_MODE H NVCC_DRAM NVCC_DRAM NVCC_DRAM NVCC_DRAM NVCC_DRAM NVCC_DRAM NVCC_DRAM_2P5 J VSS DRAM_CS1_B VSS DRAM_ADDR15 DRAM_ADDR00 DRAM_RAS_B VSS DRAM_ZQPAD VSS DRAM_ADDR06 DRAM_ADDR01 DRAM_CAS_B DRAM_SDBA2 DRAM_ADDR03 DRAM_ADDR09 DRAM_CS0B DRAM_SDCKE0 DRAM_ADDR14 DRAM_SDBA1 DRAM_SDWE_B DRAM_ADDR02 DRAM_ADDR05 DRAM_SDBA0 DRAM_ODT0 VSS G H J K L M N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3. 14x14 mm, 0.8 mm 间距,焊球分布 (续)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1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6.2 6.2.1 DRAM_SDCLK0_N DRAM_DATA13 DRAM_VREF DRAM_DATA12 POR_B VSS DRAM_DATA11 VSS SNVS_TAMPER9 DRAM_SDQS0_P DRAM_SDQS0_N DRAM_DATA14 VSS ONOFF DRAM_SDQS1_N DRAM_DQM1 DRAM_DATA00 DRAM_DATA06 DRAM_DATA02 DRAM_DQM0 DRAM_DATA05 DRAM_DATA08 DRAM_DATA09 DRAM_DATA07 DRAM_DATA10 DRAM_DATA01 DRAM_DATA03 DRAM_DATA04 2 3 4 5 6 7 8 SNVS_TAMPER2 VDD_SNVS_IN NVCC_PLL JTAG_TMS JTAG_MOD CCM_CLK1_N CCM_CLK1_P P VSS VDD_USB_CAP GPANAIO VDD_HIGH_CAP VDD_HIGH_CAP VSS VSS R RTC_XTALI USB_OTG1_VBUS USB_OTG2_DN VSS USB_OTG1_DN XTALI XTALO T RTC_XTALO USB_OTG2_VBUS USB_OTG2_DP VSS USB_OTG1_DP USB_OTG1_CHD_B VSS U 11 12 13 14 15 16 17 SNVS_TAMPER3 SNVS_TAMPER0 BOOT_MODE0 BOOT_MODE1 10 SNVS_TAMPER4 DRAM_SDCLK0_P DRAM_DATA15 DRAM_SDQS1_P VSS 1 9 CCM_PMIC_STBY_REQ SNVS_PMIC_ON_REQ SNVS_TAMPER1 P R T U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3. 14x14 mm, 0.8 mm 间距,焊球分布 (续) 9x9 mm 封装信息 9x9 mm, 0.5 mm 间距,焊球分布图 图 72 介绍 9x9 mm BGA 封装的顶视图、底视图和侧视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19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2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图 72. 9x9 mm BGA,外壳 x 封装顶视图、底视图和侧视图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21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6.2.2 9x9 mm 电源引脚分配和功能引脚分配 表 94 为器件的接地、检测和参考信号引脚列表。 表 94. 9x9 mm 电源引脚分配 电源引脚名称 焊球编号 备注 ADC_VREFH N13 — DRAM_VREF T1 — GPANAIO T11 — NGND_KEL0 M10 — NVCC_CSI E5 — NVCC_DRAM G5, L5, M5, N6 — NVCC_DRAM_2P5 K6 — NVCC_ENET G13 — NVCC_GPIO M13 — NVCC_LCD E13 — NVCC_NAND E11 — NVCC_PLL T13 — NVCC_SD1 E7 — NVCC_UART L13 — VDD_ARM_CAP G9, G10, G11, H9, H10, H11 — VDD_HIGH_CAP U11 — VDD_HIGH_IN U15 — VDD_SNVS_CAP N12 — VDD_SNVS_IN P12 — VDD_SOC_CAP G7, G8, H7, H8, J7, J8, K7, K8, L7, L8 — VDD_SOC_IN J9, J10, J11, K9, K10, K11, L9, L10, L11 — VDD_USB_CAP N11 — VDDA_ADC_3P3 T17 — VSS A2, A7, A12, A17, B1, C15, F1, F3, F8, F10, F17, H6, H12, J3, J15, K12, M1, M3, M8, M17, R3, R9, R12, R15, U1, U6, U13, U17 —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2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5 为 9x9 mm 封装的功能引脚分配列表 (按字母顺序排列)。 表 95. 9x9 mm 功能引脚分配 超出复位条件 9x9 焊球 电源组 BOOT_MODE0 T8 VDD_SNVS_IN BOOT_MODE1 U8 CCM_CLK1_N 焊球名称 焊球 类型 默认值 模式 默认值 功能 输入 / 输出 GPIO ALT5 BOOT_MODE0 Input 100 kΩ pull-down VDD_SNVS_IN GPIO ALT5 BOOT_MODE1 Input 100 kΩ pull-down U16 VDD_HIGH_CAP LVDS — CCM_CLK1_N — — CCM_CLK1_P T16 VDD_HIGH_CAP LVDS — CCM_CLK1_P — — CCM_PMIC_STBY_REQ U7 VDD_SNVS_IN GPIO ALT0 CCM_PMIC_STBY_REQ Output — CSI_DATA00 C3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0 Input Keeper CSI_DATA01 D4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1 Input Keeper CSI_DATA02 B2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2 Input Keeper CSI_DATA03 D1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3 Input Keeper CSI_DATA04 C4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4 Input Keeper CSI_DATA05 B3 NVCC_CSI GPIO ALT0 CSI_DATA05 Input Keeper CSI_DATA06 A3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6 Input Keeper CSI_DATA07 C2 NVCC_CSI GPIO ALT5 CSI_DATA07 Input Keeper CSI_HSYNC D2 NVCC_CSI GPIO ALT5 CSI_HSYNC Input Keeper CSI_MCLK C1 NVCC_CSI GPIO ALT5 CSI_MCLK Input Keeper CSI_PIXCLK D5 NVCC_CSI GPIO ALT5 CSI_PIXCLK Input Keeper CSI_VSYNC D3 NVCC_CSI GPIO ALT5 CSI_VSYNC Input Keeper DRAM_ADDR00 G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0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1 G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1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2 H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2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3 J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3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4 M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4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5 H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5 Output 100 kΩ pull-up 值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23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5. 9x9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DRAM_ADDR06 E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6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7 J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7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8 J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8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09 J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09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0 M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0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1 K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1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2 L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2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3 H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3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4 E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4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ADDR15 E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ADDR15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CAS_B G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CAS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CS0_B L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CS0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CS1_B H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CS1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0 T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0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1 N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1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2 T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2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3 T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3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4 U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4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5 T6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5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6 R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6 Input 100 kΩ pull-up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2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5. 9x9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DRAM_DATA07 U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7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8 P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8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09 U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09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0 P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0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1 R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1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2 P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2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3 N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3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4 N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4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ATA15 P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ATA15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QM0 U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QM0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DQM1 R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DQM1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ODT0 K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ODT0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ODT1 E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ODT1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RAS_B L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RAS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RESET F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RESET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BA0 H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BA0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BA1 F5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BA1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BA2 G3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BA2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CKE0 L2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CKE0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CKE1 K1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CKE1 Output 100 kΩ pull-down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25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5. 9x9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DRAM_SDCLK0_N K4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CLK0_N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CLK0_P K3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CLK0_P Input 100 kΩ pull-up DRAM_SDQS0_N R5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QS0_N In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QS0_P P5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QS0_P In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QS1_N N4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QS1_P In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QS1_P N3 NVCC_DRAM DDRCLK ALT0 DRAM_SDQS1_N Input 100 kΩ pull-down DRAM_SDWE_B F4 NVCC_DRAM DDR ALT0 DRAM_SDWE_B Output 100 kΩ pull-up DRAM_ZQPAD T2 NVCC_DRAM GPIO — DRAM_ZQPAD Input Keeper ENET1_RX_DATA0 G17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RX_DATA0 Input Keeper ENET1_RX_DATA1 F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RX_DATA1 Input Keeper ENET1_RX_EN G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RX_EN Input Keeper ENET1_RX_ER G14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RX_ER Input Keeper ENET1_TX_CLK G15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TX_CLK Input Keeper ENET1_TX_DATA0 E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TX_DATA0 Input Keeper ENET1_TX_DATA1 F13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TX_DATA1 Input Keeper ENET1_TX_EN F15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1_TX_EN Input Keeper ENET2_RX_DATA0 E17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RX_DATA0 Input Keeper ENET2_RX_DATA1 D17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RX_DATA1 Input Keeper ENET2_RX_EN D16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RX_EN Input Keeper ENET2_RX_ER H13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RX_ER Input Keeper ENET2_TX_CLK H14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TX_CLK Input Keeper ENET2_TX_DATA0 E14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TX_DATA0 Input Keeper ENET2_TX_DATA1 F14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TX_DATA1 Input Keeper ENET2_TX_EN E15 NVCC_ENET GPIO ALT5 ENET2_TX_EN Input Keeper GPIO1_IO00 M14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0 Input Keeper GPIO1_IO01 M15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1 Input Keeper GPIO1_IO02 M16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2 Input Keeper GPIO1_IO03 N16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3 Input Keeper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26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5. 9x9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GPIO1_IO04 N17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4 Input Keeper GPIO1_IO05 P15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5 Input Keeper GPIO1_IO06 N15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6 Input Keeper GPIO1_IO07 N14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7 Input Keeper GPIO1_IO08 P14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8 Input Keeper GPIO1_IO09 P16 NVCC_GPIO GPIO ALT5 GPIO1_IO09 Input Keeper JTAG_MOD R13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MOD Input 100 kΩ pull-up JTAG_TCK R17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CK Input 47 kΩ pull-up JTAG_TDI P17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DI Input 47 kΩ pull-up JTAG_TDO R16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DO Output Keeper JTAG_TMS R14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MS Input 47 kΩ pull-up JTAG_TRST_B P13 NVCC_GPIO GPIO ALT5 JTAG_TRST_B Input 47 kΩ pull-up LCD_CLK C11 NVCC_LCD GPIO ALT5 LCD_CLK Input Keeper LCD_DATA00 D11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0 Input Keeper LCD_DATA01 B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1 Input Keeper LCD_DATA02 D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2 Input Keeper LCD_DATA03 B11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3 Input Keeper LCD_DATA04 A11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4 Input Keeper LCD_DATA05 D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5 Input Keeper LCD_DATA06 D13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6 Input Keeper LCD_DATA07 C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7 Input Keeper LCD_DATA08 B13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8 Input Keeper LCD_DATA09 A13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09 Input Keeper LCD_DATA10 D14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0 Input Keeper LCD_DATA11 C13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1 Input Keeper LCD_DATA12 C14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2 Input Keeper LCD_DATA13 A14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3 Input Keeper LCD_DATA14 B14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4 Input Keeper LCD_DATA15 A16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5 Input Keeper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27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5. 9x9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LCD_DATA16 A15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6 Input Keeper LCD_DATA17 D15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7 Input Keeper LCD_DATA18 B15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8 Input Keeper LCD_DATA19 E12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19 Input Keeper LCD_DATA20 B17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20 Input Keeper LCD_DATA21 C16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21 Input Keeper LCD_DATA22 B16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22 Input Keeper LCD_DATA23 C17 NVCC_LCD GPIO ALT5 LCD_DATA23 Input Keeper LCD_ENABLE A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ENABLE Input Keeper LCD_HSYNC B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HSYNC Input Keeper LCD_RESET E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RESET Input Keeper LCD_VSYNC C10 NVCC_LCD GPIO ALT5 LCD_VSYNC Input Keeper NAND_ALE D8 NVCC_NAND GPIO ALT5 VDDSOC Input Keeper NAND_CE0_B E8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CE0_B Input Keeper NAND_CE1_B B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CE1_B Input Keeper NAND_CLE B7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CLE Input Keeper NAND_DATA00 D7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0 Input Keeper NAND_DATA01 A9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1 Input Keeper NAND_DATA02 C9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2 Input Keeper NAND_DATA03 C7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3 Input Keeper NAND_DATA04 C8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4 Input Keeper NAND_DATA05 A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5 Input Keeper NAND_DATA06 B9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6 Input Keeper NAND_DATA07 B8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ATA07 Input Keeper NAND_DQS E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DQS Input Keeper NAND_RE_B D9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RE_B Input Keeper NAND_READY_B E9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READY_B Input Keeper NAND_WE_B A8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WE_B Input Keeper NAND_WP_B D6 NVCC_NAND GPIO ALT5 NAND_WP_B Input Keeper ONOFF R6 VDD_SNVS_IN GPIO ALT0 ONOFF Input 100 kΩ pull-up POR_B R10 VDD_SNVS_IN GPIO ALT0 POR_B Input 100 kΩ pull-up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28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5. 9x9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RTC_XTALI T12 VDD_SNVS_CAP ANALOG — RTC_XTALI — — RTC_XTALO U12 VDD_SNVS_CAP ANALOG — RTC_XTALO — — SD1_CLK C5 NVCC_SD GPIO ALT5 SD1_CLK Input Keeper SD1_CMD C6 NVCC_SD GPIO ALT5 SD1_CMD Input Keeper SD1_DATA0 A5 NVCC_SD GPIO ALT5 SD1_DATA0 Input Keeper SD1_DATA1 A4 NVCC_SD GPIO ALT5 SD1_DATA1 Input Keeper SD1_DATA2 B5 NVCC_SD GPIO ALT5 SD1_DATA2 Input Keeper SD1_DATA3 B4 NVCC_SD GPIO ALT5 SD1_DATA3 Input Keeper SNVS_PMIC_ON_REQ T7 VDD_SNVS_IN GPIO ALT0 SNVS_PMIC_ON_REQ Output 100 kΩ pull-up SNVS_TAMPER0 R8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0/SNVS_TA MPER01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SNVS_TAMPER1 P6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1/SNVS_TA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Input Keeper/F loating1, 2 MPER11 SNVS_TAMPER2 N10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2/SNVS_TA MPER21 SNVS_TAMPER3 P10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3/SNVS_TA MPER31 SNVS_TAMPER4 P7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4/SNVS_TA MPER41 SNVS_TAMPER5 P8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5/SNVS_TA MPER51 SNVS_TAMPER6 R7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6/SNVS_TA MPER61 SNVS_TAMPER7 N9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7/SNVS_TA MPER71 SNVS_TAMPER8 N8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8/SNVS_TA MPER81 SNVS_TAMPER9 P9 VDD_SNVS_IN GPIO — GPIO5_IO09/SNVS_TA MPER91 TEST_MODE N7 VDD_SNVS_IN GPIO ALT0 TEST_MODE Input Keeper UART1_CTS_B L14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1_CTS_B Input Keeper UART1_RTS_B K14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1_RTS_B Input Keeper UART1_RX_DATA L17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1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1_TX_DATA L15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1_TX_DATA Input Keeper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29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5. 9x9 mm 功能引脚分配 (续) UART2_CTS_B J17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2_CTS_B Input Keeper UART2_RTS_B J14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2_RTS_B Input Keeper UART2_RX_DATA K16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2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2_TX_DATA L16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2_TX_DATA Input Keeper UART3_CTS_B H16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3_CTS_B Input Keeper UART3_RTS_B H15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3_RTS_B Input Keeper UART3_RX_DATA K15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3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3_TX_DATA K17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3_TX_DATA Input Keeper UART4_RX_DATA H17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4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4_TX_DATA J16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4_TX_DATA Input Keeper UART5_RX_DATA J13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5_RX_DATA Input Keeper UART5_TX_DATA K13 NVCC_UART GPIO ALT5 UART5_TX_DATA Input Keeper USB_OTG1CHD_B T15 OPEN DRAIN GPIO — USB_OTG1_CHD_B — — USB_OTG1_DN R11 VDD_USB_CAP ANALOG — USB_OTG1_DN — — USB_OTG1_DP P11 VDD_USB_CAP ANALOG — USB_OTG1_DP — — USB_OTG1_VBUS T9 USB_VBUS VBUS POWER — USB_OTG1_VBUS — — USB_OTG2_DN T10 VDD_USB_CAP ANALOG — USB_OTG2_DN — — USB_OTG2_DP U10 VDD_USB_CAP ANALOG — USB_OTG2_DP — — USB_OTG2_VBUS U9 USB_VBUS VBUS POWER — USB_OTG2_VBUS — — XTALI T14 NVCC_PLL ANALOG — XTALI — — XTALO U14 NVCC_PLL ANALOG — XTALO — — 1 SNVS_TAMPER0 至 SNVS_TAMPER9 可配置为 GPIO 或 Tamper 检测功能引脚,具体取决于熔丝配置位 TAMPER_PIN_ DISABLE[1:0] 的设定。如果相关引脚配置为 GPIO,则此值设定为复位后启用保持器。 2 SNVS_TAMPER0 至 SNVS_TAMPER9 在下列情形下设定为三态输入: — 配置为 GPIO 输入引脚,且处于 SNVS 低功耗模式 — 配置为 Tamper 检测引脚,但未启用 Tamper 检测功能 在以上两种情形下,需要在相应引脚外部连接 1M Ω 上拉或下拉电阻,以避免意外的电源泄漏。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30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12 13 14 15 16 VSS LCD_DATA09 LCD_DATA13 LCD_DATA16 LCD_DATA15 NAND_DATA04 NAND_DATA07 LCD_HSYNC LCD_DATA03 LCD_DATA01 LCD_DATA08 LCD_DATA14 LCD_DATA18 LCD_DATA22 LCD_VSYNC LCD_CLK LCD_DATA07 LCD_DATA11 LCD_DATA12 VSS LCD_DATA21 NAND_DATA00 NAND_ALE NAND_RE_B LCD_DATA02 LCD_DATA00 LCD_DATA05 LCD_DATA06 LCD_DATA10 LCD_DATA17 ENET2_RX_EN NVCC_SD1 NAND_CE0_B NAND_READY_B LCD_RESET NVCC_NAND LCD_DATA19 NVCC_LCD ENET2_TX_EN VSS F G E D ENET2_RX_DATA0 ENET2_RX_DATA1 ENET1_RX_DATA1 ENET1_TX_DATA0 ENET1_TX_EN ENET2_TX_DATA1 ENET2_TX_DATA0 ENET1_TX_DATA1 VSS ENET1_RX_DATA0 ENET1_RX_EN ENET1_TX_CLK ENET1_RX_ER NVCC_ENET VDD_ARM_CAP VDD_ARM_CAP VDD_ARM_CAP VDD_SOC_CAP C B LCD_DATA20 11 LCD_DATA04 NAND_CLE NAND_DATA03 NAND_DATA02 NAND_DATA06 NAND_DATA01 9 LCD_ENABLE 10 NAND_CE1_B SD1_CMD NAND_WP_B NAND_DQS LCD_DATA23 5 SD1_DATA0 SD1_DATA2 SD1_CLK CSI_PIXCLK NVCC_CSI DRAM_SDBA1 NVCC_DRAM VSS 4 SD1_DATA1 SD1_DATA3 CSI_DATA04 CSI_DATA01 DRAM_ADDR06 DRAM_SDWE_B DRAM_CAS_B VDD_SOC_CAP 3 CSI_DATA06 CSI_DATA05 CSI_DATA00 CSI_VSYNC DRAM_ADDR14 VSS DRAM_SDBA2 A 17 8 NAND_WEB VSS 7 VSS NAND_DATA05 6 2 VSS CSI_DATA02 CSI_DATA07 CSI_HSYNC DRAM_ADDR15 DRAM_RESET DRAM_ADDR01 1 VSS CSI_MCLK CSI_DATA03 DRAM_ODT1 VSS DRAM_ADDR00 A B C D E F 6.2.3 G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9x9 mm, 0.5 mm 间距,焊球分布 表 96 为 i.MX 6UltraLite 9x9 mm、 0.5 mm 间距 BGA 封装的焊球分布列表。 表 96. 9x9 mm, 0.5 mm 间距,焊球分布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31 VSS M N P GPIO1_IO02 GPIO1_IO03 GPIO1_IO09 GPIO1_IO04 GPIO_IO01 GPIO1_IO06 GPIO1_IO05 JTAG_TDI UART1_CTS_B GPIO1_IO00 GPIO1_IO07 GPIO1_IO08 UART1_RTS_B L K UART4_RX_DATA H UART2_CTS_B J UART3_CTS_B UART3_RTS_B VSS UART2_RX_DATA UART4_TX_DATA UART1_RX_DATA UART3_TX_DATA UART2_TX-DATA ENET2_TX_CLK ENET2_RX_ER UART2_RTS_B UART5_TX_DATA UART5_RX_DATA UART1_TX_DATA UART3_RX_DATA NVCC_UART NVCC_GPIO ADC_VREFH JTAG_TRST_B VSS VDD_ARM_CAP VDD_SOC_IN VDD_SOC_IN VDD_SOC_IN VSS VDD_ARM_CAP VDD_SOC_IN VDD_SOC_IN VDD_SOC_IN VDD_SNVS_CAP VDD_ARM_CAP VDD_SOC_IN VDD_SOC_IN VDD_SOC_IN VDD_SNVS_IN VDD_SOC_CAP VDD_SOC_CAP VDD_SOC_CAP VDD_SOC_CAP VDD_USB_CAP NGND_KEL0 VSS VDD_SOC_CAP VDD_SOC_CAP VDD_SOC_CAP VSS VDD_SOC_CAP USB_OTG1_DP SNVS_TAMPER3 SNVS_DAMPER2 SNVS_TAMPER9 SNVS_TAMPER7 SNVS_TAMPER5 SNVS_TAMPER8 TEST_MODE SNVS_TAMPER4 NVCC_DRAM_2P5 DRAM_CSI_B DRAM_ADDR08 DRAM_ADDR11 NVCC_DRAM NVCC_DRAM DRAM_ADDR13 DRAM_ADDR07 DRAM_SDCLK0_N DRAM_RAS_B DRAM_SDQS1_N DRAM_ADDR04 DRAM_DATA12 SNVS_TAMPER1 DRAM_SDBA0 VSS DRAM_SDCLK0_P DRAM_ADDR12 VSS DRAM_SDQS1_P DRAM_DATA10 NVCC_DRAM DRAM_ADDR05 DRAM_ADDR03 DRAM_ODT0 DRAM_SDCKE0 DRAM_ADDR10 DRAM_DATA13 DRAM_DATA15 DRAM_DATA01 DRAM_ADDR02 DRAM_ADDR09 DRAM_SDCKE1 DRAM_CS0_B VSS DRAM_DATA14 DRAM_DATA08 DRAM_SDQS0_P H J K L M N P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6. 9x9 mm, 0.5 mm 间距,焊球分布 (续)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32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DRAM_DM1 DRAM_DATA11 VSS DRAM_DATA06 DRAM_SDQS0_N ONOFF DRAM_VREF DRAM_ZQPAD DRAM_DATA00 DRAM_DATA02 DRAM_DATA03 DRAM_DATA05 VSS DRAM_DATA09 DRAM_DATA07 DRAM_DQM0 DRAM_DATA04 VSS 1 2 3 4 5 6 VSS JTAG_TDO USB_OTG1CHD_B CCM_CLK1_P VDD_HIGH_IN CCM_CLK11 15 16 R JTAG_TMS XTALI XTALO 14 T JTAG_MOD NVCC_PLL VSS 13 U VSS RTC_XTALI RTC_XTALO 12 JTAG_TCK USB_OTG1_DN GPANAIO VDD_HIGH_CAP 11 VDDA_ADC_3P3 POR_B USB_OTG2_DN USB_OTG2_DP 10 VSS VSS USB_OTG1_VBUS USB_OTG2_VBUS 9 17 SNVS_TAMPER0 BOOT_MODE0 BOOT_MODE1 8 7 CCM_PMIC_STBY_REQ SNVS_PMIC_ON_REQ SNVS_TAMPER6 R T U 封装信息和引脚分配 表 96. 9x9 mm, 0.5 mm 间距,焊球分布 (续)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133 修订历史记录 7 修订历史记录 表 97 提供了此数据手册的修订历史记录。 表 97. i.MX 6UltraLite 数据手册文档修订历史记录 Rev. 编号 0 0.1 日期 重大变更 08/2015 · 初始发布 02/2016 · 更新了表 1 “订购信息” · 新增了表 2 “详细的外设信息” i.MX 6UltraLite 应用处理器,中文版 0.1 134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How to Reach Us: Home Page: freescale.com Web Support: freescale.com/support 本文档中的信息仅供系统和软件实施方使用 Freescale 产品。 本文并未明 示或者暗示授予利用本文档信息进行设计或者加工集成电路的版权许可。 Freescale 保留对此处任何产品进行更改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 Freescale 对其产品在任何特定用途方面的适用性不做任何担保、表示或 保证,也不承担因为应用程序或者使用产品或电路所产生的任何责任,明 确拒绝承担包括但不局限于后果性的或附带性的损害在内的所有责任。 Freescale 的数据表和 / 或规格中所提供的 “典型”参数在不同应用中可 能并且确实不同,实际性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化。 所有运行参数,包括 “经典值”在内,必须经由客户的技术专家对每个客户的应用程序进行验 证。Freescale 未转让与其专利权及其他权利相关的许可。Freescale 销售 产品时遵循以下网址中包含的标准销售条款和条件: freescale.com/SalesTermsandConditions. Freescale and the Freescale logo are trademarks of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Reg. U.S. Pat. & Tm. Off. All other product or servic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 2015-20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2015-2016 飞思卡尔半导体有限公司 Document Number: IMX6ULCEC 中文版 0.1, 08/2015